承德八旬老人欲把收藏多年文物捐给国家

13.01.2016  19:06

   “我想把收藏多年的宝贝捐赠给国家,不知咱们报社能不能帮帮忙?”1月11日,83岁的市民徐峰(应本人要求用化名)老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表达了他的愿望。

  1月11日上午,记者在徐老先生家中看到了部分藏品。几件珍贵的青铜器被放置在纸箱内小心收藏。部分壁画、油画和国画悬挂在屋内墙上,还有一些清朝玉玺、名家字帖等等数量不少,一并摆放在展柜里。

  徐老先生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一件青铜器藏品,三足鼎,鼎身和盖子上面布满了铜锈。在同样由徐老先生提供的一份2009年北京市某拍卖会宣传册上,一件看起来和这件藏品一模一样的鼎,名为“战国青铜凤鸟纹鼎”,估价为280万到380万之间。

  另外一件彩色泥塑画镶嵌在镜框里,看上去是寺庙里面的观音画像。在由老先生提供的文物鉴定证书上,被鉴定为明代彩色泥塑画,认为“收藏价值极高”。此外,老先生还给记者展示了一把战国青铜剑,剑身整体呈青铜色,上面有铭文,看上去十分珍贵。

  说起徐老先生的众多藏品,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据老先生回忆,日本投降前夕的一个深夜,他的父亲晚归走到火神庙附近,路遇两个醉酒的宪兵扶着一个日本军官,那两人便要求他背着日本人走路。喝醉了的日本鬼子趴在徐父背上,秽物吐了他一脖子,徐父不愿再背,谁知那两个士兵就开始殴打他,徐父气不过,也和他们厮打起来。徐先生的父亲把他们打了一顿后,便连夜逃到了北京。在京期间,经历了抗战胜利、北平解放,他一直靠收废品养家糊口,因缘际会,结下了和许多珍贵文物的缘分。

  1948年秋天,徐峰和父亲去看电影,路遇一位老太太在卖两件青铜器,上面布满斑斑铜锈。思忖再三,徐父用两块银元和一袋面粉换来了这两件东西。在2009年北京市组织的一次专家鉴宝活动中,其中的一件东西被专家鉴定为应该为商代真品,名为“”,是古代调酒的器皿。

  徐老先生告诉记者,他退休前在北京工作,后来回到家乡承德。几十年来,徐老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精心看护着这些宝贝。在他看来,这不仅是父亲留给他的一份回忆,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10年前,曾有外商出价50万元要买他手里的一件文物,被徐老先生拒绝了。有人说他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徐老先生也不为所动。

  由于鉴定文物的价格并不便宜,也为了稳妥起见,徐老先生把部分易于携带的文物请专家做了鉴定,其中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北京文物专家的肯定。采访中,徐老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两个愿望,第一,想请专家给做个鉴定,如果是真品,可以请承德文物部门任意挑选五件作为馆藏。“回到承德后,我们老两口一直租房子居住,能不能请政府体谅我们,能给我们协调解决住房问题。给它们找个好去处,我们老两口也能有个家。

  在此,本报呼吁咱承德的文物专家借“慧眼”帮忙来“鉴宝”,并将密切继续关注此事进展。有意者请与本报编辑部联系:215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