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0.09.2014  15:55

      承德市中药材资源条件优厚,目前已查明的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64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20多种,产量质量均居河北省首位,市场声誉良好。近年来,承德市为发挥这一特色优势,下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承德市制定了鼓励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及远景目标,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4年上半年,全市中药材人工栽培面积达到46.43万亩、同比增长15.1%,种植面积继续居全省首位,争创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18个。目前,全市500亩以上种植示范园61个,总面积8万亩。
      政策支撑,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承德市把经济林发展当作富民强市的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林下经济变成农民的“菜篮子”、“肉盘子”、“药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对中药材种植产业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和目标,将中药材产业上升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业的战略位置。
      经营形式多元化,种植品种多样化
      目前,全市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27家。其中中药制造骨干企业10家,企业总资产近9亿元,形成以承德颈复康药业、御室金丹药业、天星制药等为龙头的现代中药制造产业,建立了集生产、种植、科研、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余个,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对全市中药材栽培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对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全市5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区已达到61个,面积8万亩。初步形成了三大种植带,一是北部种植带,以围场、丰宁、隆化县为主,主栽品种有黄芩、苦参、桔梗、黄芪等;二是中部种植带,以滦平、平泉、承德县为主,主栽品种有黄芩、桔梗、防风、五味子为主;三是南部种植带,以宽城、兴隆县为主,主栽品种黄芩、柴胡、丹参、北豆根为主。
      重点种植面积增速快,经济林下立体种植中药材成新亮点
      2014年,承德市中药材重点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1.9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6%。隆化县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中药材传统优势产区,实施“中药材基地建设工程”,建设1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乡镇、3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村和2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宽城将黄芩产业列入优先扶持的特色产业,在创建全国第一个黄芩GAP基地基础上,实现全县热河黄芩仿野生栽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实现全国黄芩第一县的发展目标。平泉县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千亩以上中药材园区9个,全县中药材种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围场计划种植中药材6.7万亩,新建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示范园5-6个,规划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达到10万亩,建成全国中药材供应基地。
      近年来,承德市在推广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模式的同时,加快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以20个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为载体,打捆600万元资金优先发展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林下种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幼林下种植黄芩、板蓝根、芍药等浅根性中药材品种在未成林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林下种植中药材,不占用基本农田,能很好解决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的矛盾,并能有效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林下种植中药材模式,有效推动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实现中药材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结构转方式,中药材绿化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举措
      在全市重点旅游线路及高速沿线加大中药材的种植,主要以紫苏、桔梗、芍药、玫瑰为主。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合理确定种植品种,提高中药材成活率,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