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与省直有关部门签订合同环境服务合作框架协议

09.12.2014  01:50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12月08日
  • 【字体:
  • 市委书记郑雪碧致辞 市长赵风楼出席并签约   和合承德网讯 (记者郎宝生)12月7日,我市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环保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河北钢铁集团、河北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环境服务合作框架协议。   副省长张杰辉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张建恒出席签约仪式。   市委书记郑雪碧致辞、市长赵风楼出席并签约。   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国占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陈国鹰、王昌、宋立民、常思勇、彭兆丰,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锋,市领导李晋宇、刘文勤、李维、吴清海出席签约仪式。副市长李维主持签约仪式。   合同环境服务是指排污企业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目前,我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全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将在重点领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试点。我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率先在全省开展合同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试点,探索和创新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我市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有益探索,迈出了全省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要一步。   张杰辉要求,承德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协议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加强项目规划、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打造全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先行区、示范区。河北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咨询服务、环境评估、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过程、一站式综合环境服务。省发改委、环保厅、工信厅、国开行河北分行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在政策、资金、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市委书记郑雪碧在致辞中指出,承德位于首都北京的上风上水,承德的生态建设,既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也事关河北的形象;既是承德的政治任务,也是民生使命;既是现实之需,也是长远之要。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我市提出了“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先后谋划实施了“再造三个塞罕坝”、21世纪首都水资源保护、“千湖工程”、京冀水源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河长制”管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水源涵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   郑雪碧指出,建设“京津水源地”和“摆脱贫困”,是承德必须担负的两大历史使命。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抓好尾矿砂综合利用,发展木煤和林果产业,建设了“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并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合作,共同建设“中关村承德产业基地”、“张江高科承德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高质、高新、高端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探索“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引进了航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低氮燃烧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节能效率提升30%,环保效率达到“近零排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环境医院”,能够为排污企业提供从环境问题的咨询、会诊,到解决方案的制定、实施等综合服务。第三方治理,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污染治理模式,会逐渐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将从少数产业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将由“环境医院”发展成为“环境产业”。专家预测,5年以后,中国环境产业可能有240家上市公司,环境产业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我市“第三方治理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从优先争取国家政策、建设承德环保产业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产品争列国家产业名录、融资贷款扶持、河北钢铁集团优先选用等方面,给予了非常关键的支持和帮助。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全力推动“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试点市”相关工作,为完善和发展“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