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批发市场如何在双11购物狂欢节中分得一杯羹?

10.11.2014  01:05

南三条市场作为华北重要商埠闻名遐迩,“双十一”大战在即,传统批发市场如何在购物狂欢节中分得一杯羹?

九几年那是最好的时代,小刀当时进价5毛钱,拿过来就买2块钱。”浙江人陶国生1997年就开始在石家庄南三条市场打拼,作为一个元老级的批发商,陶国生从最初的背包摆摊到如今的一百多平米女包店面,他对南三条市场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但如今谈到这个曾经北方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他和爱人话语中有些无奈。

陶国生爱人:原先你看内蒙的都有。

陶国生:客流量原来华北这一区,包括东北都到南三条,现在是什么情况,南三条只管河北了,内蒙啊、山西啊根本没人来了,东北更不用说了。(另一店主插话):以前南三条都是华北总代理,现在就是河北总代理了。对!

有“南有北义乌,北有南三条”之称的南三条市场为何风光不再?陶国生表示,除了市场自己的问题之外,电商的迅速崛起强走了南三条传统批发商的风头。老陶曾经从事过多种批发行业,当记者问他觉得哪个行业没有收到电商影响时?他笑着告诉说“几乎全部落网”,“只能是影响不了的,几块钱的东西你怎么影响?价位只要到十几块钱的东西都影响,越便宜的电商越影响不了,因为有运费。

从03年卖一个包高达140%的利润率,到现在利润率只有10%左右,赚的越来越少但是成本却越来越高,让老陶夫妇俩有些难以承受,“就像我现在库房自己都没有了,能省都省了,现在雇不起人了,我们一家三口又雇了一个人。

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只有两位客人走进了老陶的店面,其中一位还是夫妇俩的老熟人。

陶国生夫妇:哎,你好,好久不见。

陶国生:老陶啊,来看看你家包。

陶国生爱人:我家包挺多。

老陶的爱人一直在客人身后陪着笑脸转了十多分钟,但是最后这位熟客也没有在店里消费,对此夫妇俩已经习以为常。同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南三条市场的一家老字号假发店里,“好多人都是在店里试戴了,有的人就说网上那么便宜,他们就是来实体店看好你这是什么品牌,试好了网上一搜就出来了!

贵州人余万远在南三条市场卖了8年的假发了,从起初人们对假发不太接受,到现在戴假发的人越来越多,本以为自己的生意会蒸蒸日上的他就在近2、3年遭遇了滑铁卢,尤其是今年,冬天本该是假发销售的旺季,但是最近假发店却无人问津。采访中余万远不停的宽慰自己说“过了双十一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但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三个月前余万远在网上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但是既没有任何电商经验,又没有太多充足时间的他至今也没卖出去10件宝贝,“刚刚开的淘宝店都没有人流量的,偶尔买一个人家就好像走错路看到了一样。

陶国生告诉记者,也就是他们这些从业10年左右的老批发商还有资本可以顶住电商的冲击,最近3、4年在南三条市场入行的新手几乎全军覆没,“我们今年有好几个朋友赔钱回去了,今天刚回去一个,做了三年赔了30万,加上他自己用的钱赔了有50万多一点。

这些依靠实体批发行业发家致富的传统批发商,因为对老本行有感情所以不愿舍去,但面对电商的凶猛冲击他们有些摸不到头脑。老陶好不意思的告诉记者,他很清楚电商的发展前景,因为就连守着个批发市场的他平时还经常网购呢。老陶说,他准备把儿子被养成一个专业的电商人,这样他才能完成从元老级的批发商到电商达人的华丽转身。

在南三条,老陶代表了大部分老“批发”人的心态,他们也在积极转型与电子商务“对接”,根据《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4-2018)》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8年,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并重点打造中国南三条网、太和网等网站,发展快速消费品、电子产品以及小商品交易等知名电子商务品牌。(河北电台记者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