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张家口】(一)满城“绿色”关不住

07.09.2015  09:50

一到夏天,张家口就像被“愤怒的画家”把所有的绿色都泼向了她,从山顶到山脚,从路旁到河边,“绿色”的染料蔓延到每个角落,人们看到哪儿,绿色就在哪儿。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冬奥会的东风下,张家口的“绿色工程”遍地开花,张家口将绿得更美、更饱满。

沿着起伏的山路,记者跟随崇礼县林业局副局长刘继华来到海拔1800多米的“喜鹊梁风景区”。一路上,浅绿色的草甸与白色的风车交相辉映,用手机随便拍一张照片就可以当电脑的桌面。背风坡上自然生长的桦树“优美潇洒”,迎风坡上人工种植的松树整齐排列,威武森严,而刚刚栽上的小树苗像孩子般迎风跳跃,“这里是常绿树种为主,樟子松、油松,背坡是桦树、最黑的是落叶松,这么高的海拔种树以生态防护为主,生态保护,水源涵养。

崇礼今年的造林任务是174250亩,到2022年冬奥会,7年时间要把全县仅剩的60万亩宜林地“拿下”。到时候,崇礼的森林覆盖率会达到惊人的69%。同时,冬奥会赛事核心区域的高标准绿化美化面积达到24万亩。崇礼的“林业人”像画家一样已经着手在绿色上做文章了,“我们的思路是荒山造林园林化,不仅仅是栽树生态保护,还起到景观美化的思路,现在我们增加一些彩叶树种,火炬啊,五角松,色彩搭配,将来崇礼的发展思路肯定是以旅游为主。

北京游客梁女士每年都会来崇礼度假,“草原天路”去腻了,独辟蹊径来到还未开发的“喜鹊梁”,她说,“感觉山上有树了,以前好像不太多,到了山里感觉空气挺好的。

而在“云顶滑雪场”游玩的山西游客白先生是第一次来崇礼,在得知山上的树木大部分都是人工种植的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既惊叹又羡慕,“高山上的那些草甸了啊,像我们那边都是光秃秃的,水土保持的好。这都是人工栽的?阴面那松树也是人工的,哎呀,那得再增加投入,冬奥会了,世界人民都过来看看了。

满眼的绿色,游客赞不绝口,这背后是像刘继华一样的“林业人”的默默付出。在条件艰苦的年代,刘继华要徒步三个乡镇检查工程,那时候,林业部门一年才发一双鞋,而刘继华一个月就走破一双,“当时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我那会包了一个乡,顶着雨栽。造林的都是雇的当地老百姓,都挺辛苦,那草又高,上身湿了,下身湿的更厉害,我给他们买点二锅头,女人急了都喝酒。我们这个事吧,就是持之以恒,没什么波涛汹涌,就是默默无闻地干,持续的干。

崇礼的生态环境是整个张家口地区的缩影。这些年,依托“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张家口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最直观的的感受是,以前常见的沙尘天气降为5年才一次,且威力不断减小。

不过,张家口“林业人”的任务不减反增,到2022年冬奥会,未来的七年,除了崇礼这一赛事核心区的绿化重点,张家口地区还要在外围打造四大绿化工程,啃下800万亩宜林荒地。

张家口林业局副局长武云峰:G6高速和张承高速两侧第一可视面,高标准绿化;北京赛场到张家口赛场连接线,两条公路两边都要做工程;宣化区的古城墙北边,高速旁边做一个景观带;另外黄帝城周边,三祖源周边荒山进行绿化,我们现在还有800万亩荒地,力争到时候目光能接触的地方,我们让覆盖到绿。(河北电台记者周文宣、张玉平、牛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