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爽约将影响你的信用记录 个人贷款行为将受影响

09.01.2015  04:22

如果有一天你用滴滴或者快的打车时爽约了,这则个人信用的小污点有可能被记录到你的信用报告中,甚至可能影响接下来的贷款行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围绕银行构建的个人征信体系将被无限丰富化,征信的市场化趋势将逐渐明晰。

个人征信市场化闸门开启

5日,央行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此举意味着国内的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资深征信业人士也表示,《通知》仅表明央行开始正式受理申请,“定向邀请”名单上的8家机构递交材料,尚未到牌照发放阶段。

一直以来,中国提供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而广大小额贷款、P2P等行业的信用记录无法与之对接,使得这些行业在信用记录方面的痛点一直没有解决。但业界已有多家从事民间征信业务的公司,并一直期盼牌照,上述通知的发布使得业界看到了曙光,我省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也高度关注此事。

小贷、互联网金融期盼已久

信用市场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金矿”。按照分析师的预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而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才20亿元。“我们目前对于贷款客户的征信,只能是向央行查询,但是客户在我们这里的信用记录并不会被央行采集,我们只能是口头吓唬客户,说会影响征信记录。”昨日,石家庄一家小贷公司业务经理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他们多年来一直苦于自己客户的不良记录无法被央行采集,而在央行征信体系里没有记录的客户,他们又没有任何办法考证,因此一直希望有个民间的征信体系出现。“现在没有贷过款,没有网购过,甚至没用打车软件打过车的,估计很少,我们很期待和类似阿里、腾讯旗下的征信体系合作,因为我们的客户重叠度很高。”石家庄一家P2P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多家P2P、银行和保险公司等表达了强烈的意向,希望接入蚂蚁金服、腾讯的个人征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