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 渔民薛黎明的创业之路

14.03.2016  11:45

  “守着拉海泡,哪有不整鱼的。我20多岁时就打鱼,自己下挂子,除了吃,也卖不啥钱。”薛黎明是中海市双榆树村的渔民,但是在中海市的“渔界”,论资排辈的话,薛黎明算一个:虽才43岁,但论从业时间,已经鼓捣鱼20多年;论收入,每年近百万元揣进兜,就连给他干活的工人,每人每年都能赚五六万元。

  到中海市双榆树乡沙家窑村青年屯,要找薛黎明家很容易,就在村头,依水而居,紧邻拉海泡。还有个显著标志,就是门前放着的渔船,看看那数量、那个头儿,不难想象它们在水中驰骋的景象。乍看薛黎明,给人“五大三粗”的感觉,但一唠嗑,却是另一番认识。此人头脑灵活,想法很多,用“粗中有细”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薛黎明向记者说,“我真正开始从事渔业,是在2004年。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那年头儿的青年屯很多人捞鱼,但从中看到商机的为数不多”。

  那一年,薛黎明东挪西借又贷款,凑了20多万元,买了上千米长的大网,开始了半机械化的捞鱼生涯。

图文无关

  “鸟枪换炮”的效果立竿见影,鱼量大大增加了。

  “我领人在泡里捞鱼,鱼商就在岸上等着,够个头儿的当时就卖了。”薛黎明的鱼买卖越做越大,不光外地买鱼的找他,就连本地卖鱼的也找他,销路带动生产,渔业公司、合作社应运而生。在鱼多了的同是,销路怎么打开?薛黎明开始东奔西走,肇源、长春、哈尔滨,哪都去,四处推销。“我们屯子三面环水,有20多万亩水面,水是嫩江水,鱼是野生鱼,有鲫鱼、鲤鱼、草根等10多个品种,嘎嘎好吃……”东西好,不愁卖,一段时间后,很多鱼商慕名而来,薛黎明的收入从一年几万元升到一年几十万元,一路水涨船高。

  经过多年折腾,不仅拉海泡的野生鱼名气渐大,薛黎明的双赫渔业公司也是“窗户纸糊在外”名声远播。打鱼是个技术活儿,一网下去,鱼多鱼少,不仅仅靠运气。

  这几年,每到捕鱼季,绥化、北安、长春、内蒙古等地的一些渔场,纷纷致电薛黎明,让他去帮忙。

  薛黎明和我们说一般,打一斤鱼,能得到3毛钱的劳务费。前年,薛黎明在长春打的一网,创下了自己的历史纪录:80万斤。算算,这一网,薛黎明拿到的工钱是24万元。

  正如歌中唱到,爱拼才会赢!薛黎明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应对价格波动,如何走得更远上,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