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改革成败的镜鉴价值

21.09.2015  12:4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励精图治,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极富影响力的大国。但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在探索中继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历史学者顾伯冲近年来致力于战国改革史的研究,他在最新出版的《战国:一部改革史》这本书中,纵向梳理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情况,分别从时代背景、变法动力、指导思想、变法瓶颈、人才作用、体制机制、人心向背、战略眼光等方面,对战国七雄变革的兴衰成败作了立体式、全过程、多角度的横向剖析对比,试图以这种方式洞察改革的特点与规律,总结改革的历史教训。本书在阐述历史的同时不失独到见解,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其文笔犀利流畅,读之在厚重之外更有直指人心的畅快感。

  战国时期,列强并起,互相征伐,战争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为了生存发展,先后出现了楚悼王吴起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等变法改革。其历时之久、范围之广、根源之深厚、内容之丰富、成效之卓著、使命之沉重,所提示的特点与规律、所显示的历史与教训,足以令后人铭记、反思和借鉴。可以说,战国,就是一部改革史。其中最成功的当然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社会制度实现了急剧转型,打造出了中央集权统治模式。正是这种社会转型所焕发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只用20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为后来的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本书包括波澜壮阔的变法大潮、殊死变革为哪般、道路是核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等十章。作者指出,战国变法这出好戏,以及其中的名与利、是与非,还有那些时哭时笑,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击节称快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无穷的营养。战国与其说这是一部离乱史,不如说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大改革史。战国变革,是中国变法、新政、革新的“母本”,也是后来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的蓝本。

  改革,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又是让当政者如履薄冰、生死决择的重大课题。改革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制度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改革要引入竞争机制,要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就得向社会再开放。只有一个开放社会才能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一个持续开放的社会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如果我们把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稳步推进,学会妥协,解放思想,重视人才,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新旧矛盾,同时善于在新常态下捕捉新机遇,那么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