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产业结构新突破的主要标志与实现路径

25.12.2015  10:19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切中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如何在发展新常态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突破,是我省当前亟需解决、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深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认识

从国际经验看,产业结构演进呈现出许多共性与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

其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强关联性,需要高度重视,将其提到更高位置加以解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永恒主题,能否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也是其工业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他相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各国都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目前我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许多都可以归结到产业结构问题。比如,产业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本质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关键是生产服务业比重较低,研发、营销竞争力不强,制造业仍然处于中低层次。又如,经济增长动力问题,目前我省亟需由资源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转换的核心是创新,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型的企业一般都是那些研发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多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自然就高,也就实现了发展阶段的转换。再如,环境资源问题也是我省的突出问题,原因之一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过多,如果产业层次高了,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高了,创新型企业多了,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环境资源问题自然可以逐步解决。所以,产业结构问题是关系我省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其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阶段性与持续性,应把握规律,适时调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始终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但从各国经验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剧烈调整期和缓慢调整期。一般经济增长波动的低谷期和工业化阶段的转换期,是产业结构波动较大、频繁变动时期,也是各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时期。对我省而言,关键是把握好产业结构剧烈调整期的机遇,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换时期,是产业结构变动剧烈期,如果不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可能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为,“中等收入陷阱”从表象上看是城市贫困人口在城市大量聚集、有增长无发展、社会矛盾激化等,但根本问题是产业不能顺利实现升级,无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相关的就业、收入、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凸显出来,呈链条式演进,形成恶性循环。

其三,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和特色性,不同资源禀赋、地理地貌、产业基础等,决定了不同的产业升级路线和产业结构特色。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工业化的起点不同,道路不同,技术革命的内涵不同,工业化的速度也不同,产业结构演进轨迹也各异。如美国的产业结构演进基本是按着标准的工业化产业转换路径演进的,目前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金融、咨询服务、文化等知识型服务业等方面形成了突出优势。而日本走的是以应用技术创新为主的路径,电子、汽车、计算机等工业在世界领先。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走的是引进模仿、技术创新路径,大型企业起着重大作用,在汽车、数字广播、移动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已经建立起了明显的优势。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市场需求变动、产业发展基础等研究设定可行目标和路径,需要积极探索。

其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技术、品牌、组织、业态、商业模式、文化等创新相结合的结果。一般而言,产业优化升级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创新起着引领与核心作用。首先是技术创新,一项重大技术发明可以引起整个产业的颠覆式变化,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如电力、汽车、互联网等。但品牌、组织、业态、商业模式、文化等创新也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重大,苹果公司的成功当然有其技术创新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其适应需求的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包括品牌、组织、业态、商业模式、文化等创新的组合创新,是产业结构顺利实现优化升级的重要经验。

明确突破重点,从三个维度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综合演变的过程,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在产业层面,是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沿着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最后到三二一的次序优化产业结构;在创新层面,是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迈进,形成技术、管理、品牌、商业模式等为核心内容的竞争优势,是不断增加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的过程;在企业层面,是产业组织优化的过程,最后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创新型领军企业,以及一大批专业化生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的标志是:

1、产业层面的结构优化。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二是三次产业内部产业向产业链条高端上移,推动大部分产品或服务处在产业层次的中高端,特别是高端加工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三是主导产业不断转换,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层次分明、梯次发展的产业动力系统。

2、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强大。一是形成一批国际化、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发挥着引领行业发展、分配资源、组织专业化生产、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现代化的龙头作用;二是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产业技术联盟,发挥着聚集发展、产业服务、协同创新的作用;三是形成一大批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专而精”科技型中小企业。

3、产品层面的优质和高附加值。一是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支撑的高新技术产品群,这代表着我省的产业形象。从目前看,我省在光伏、风能、通信网络设备、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安防电子、医疗电子、生物医药等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品群,要加快提升这些产业的创新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二是形成一批以优质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为特征,以著名品牌(商标)为标志的产品群,既包括集中打造虽然技术水平不高但通过管理创新形成高附加值、有高忠诚度消费群的名牌产品,也包括具有河北特色的优质产品,这也是我省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形象的重要代表。

坚持问题导向,在现状与目标对接中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除发展障碍,从以下方面入手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一,政策精准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让市场主体在竞争压力下主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政府要通过产业政策来引导、促进,关键是制定分类政策来精准支持。一是产业援助政策,主要针对传统产业因资产的专用性、市场需求下降、环境约束增大等导致转型困难,需要政府进行产业援助而实施的政策。二是产业支持政策,主要是针对新兴产业发展而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三是产业协调政策,主要是针对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实施专门的政策,以促进其快速增长,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推进、顺利演进。四是区域产业政策,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和问题出台的产业政策,以促进特定区域的产业发展。

其二,多重动力并重。一是技术创新驱动。瞄准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结合不紧的突出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谋划构建沿着“技术创新—产品或服务—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创新链条,以创新链条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协同创新带动。瞄准京津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构建一批载体、平台、基地,建立起创新共同体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形成创新要素流、成果转化流,这样既可以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也可以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和产业层次。三是“互联网+”牵动。要尽快将互联网的基因植入到我省产业发展中,加快培育形成互联网时代的主导产业,创新企业成长模式,充分利用众创、众筹、众包等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四是深化改革促动。改革产业技术创新体制,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创新模式;创新人才评价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积极创新。

其三,多维多层联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化的调整,既包括产品结构、产业链条、企业组织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包括省市县层面的调整,还包括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对我省来讲,尤其要强化供给侧结构调整,由粗放增长的供给体系向集约增长的供给体系转变,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