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驻“民心”——我校驻张北战海工作组精准扶贫纪实

24.07.2016  12:36

鱼儿湾村试种的藜麦长势喜人 

  在气温零下二十多度,道路积雪没膝的隆冬二月,我校精准扶贫工作组已经进驻海拔近1700米的张北县战海乡。“来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路上雪特别深,开车这么多年,这是我头一次心里特别没底,把车开到驻地时,手心儿里全是汗”。工作组司机邓超回忆起第一次开车来战海,至今仍心有余悸。

  战海村、许家营村、鱼儿湾村就是工作组的精准扶贫点儿,工作组一到驻地就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快速了解当地民情与生产条件,为开春的农业生产思虑谋划。

  工作组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当地实际,认真学习我校李保国教授“把我变成农民”的工作理念,稳扎稳打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24名特聘专家、3名常驻专家构成的专家组经常光顾“专家大院”;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定期开讲;20多项实用技术在村委会展示墙随时可以查看,系列“扶智”举措在三个村同时铺开,打响了实干扶贫的第一枪。

  转眼半年的时间就要过去,工作组在当地的成绩到底如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笔者跟随媒体前往一探究竟。

  驱车四个多小时,从“草原天路”的东起点——桦皮岭下高速,前行不远,就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战海乡战海村。笔者一行赶到驻地时,工作组正要下地了解大棚蔬菜生长情况,胶鞋、裤腿上的泥点子可以看出天天奔波行走是工作常态。

   战海村:立足当地,实业兴村

  工作组经过深入调研,立足当地,把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和智力培训相结合,以蔬菜大棚为突破口,确定了“旅游与种、养、加、贸五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在工作组的指引下,沿着刚改造的乡间砂石路前行不久,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被一望无际的绿色环绕着,格外醒目。这正是在工作组的帮扶下,该村新建起的55个蔬菜大棚,大棚内架豆、西芹长势旺盛。村委会干部刘栋是这些大棚的拥有者,“多亏了工作组,不然大棚根本就建不起来。大棚建好后,工作组还给免费提供了27个棚的优质西芹苗,同时,全程的技术指导也让我对将来的收获充满信心。”刘栋的话语真诚朴实。

  “种植大棚多少是存在风险的,所以村干部要主动带头,大棚建起来后,村里的劳动力也能充分调动起来,在大棚工作一天,能有大概100元的收入,这样全村都能获得收益。”驻战海村工作组副组长谷忠新介绍。

  在道路的另一侧,大片的莜麦葱茏茂盛,长势喜人,这里生长的正是工作组帮扶的700亩良种莜麦。工作组全程的水肥技术指导,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全村随处可见的柴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四年级小姑娘任远宜主动迎上来,欢迎大家去她家做客。不大的院子有隔开的小菜园,旁边就是围起的鸡舍,三十多只柴鸡在她手中莜麦粒儿的吸引下纷纷围拢过来。据工作组介绍,这种柴鸡名叫“太行柴鸡”。4月份,在工作组的努力下,帮扶了3000只40日龄仔鸡平均分配到各家各户。提倡全程绿色养殖,确保鸡蛋质量,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

  作为战海村的五个自然村之一,西三底村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村里唯一的一条泄洪河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早已失修,淹苗情况时有发生。工作组针对这一难题,积极与县扶贫办争取项目,开挖疏通行洪渠3公里,解决了庄稼被淹减产的尴尬。村民邹贵玉就是受益者之一,“我这四亩地总算是有保障了,多亏了工作组呀!”

  在学校食品科技学院的支持下,工作组与“草原天路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会谈交流,确定了在战海村建立食品加工厂的意向,目前已进入厂房设计阶段。一旦食品加工企业落地,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必将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新的增长点。

  同时,工作组配合乡政府围绕战海村高延沟自然村移民搬迁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该村村民全部同意搬迁,并完成了已有宅基地的测量工作。工作组还邀请学校城建学院专家前来勘测,为申报美丽乡村重点村进行规划设计。一项项饱含工作组心血的举措必将不断改善战海村的落后面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许家营村:一村一品 造血扶贫

  许家营村距战海村约15分钟车程,是战海乡13个行政村中最为贫穷的山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缺乏“我想要脱贫”的内生动力,这些都为工作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扶贫先扶志,工作组结合当地脱贫“痛点”,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给大家讲述岗底、前南峪在李保国教授的带领下由落后的小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鲜活实例,提振大家的脱贫意愿和信心。同时工作组在农业资源调查基础上,引导村民走种草稳畜强菜之路,制定了“一带、三园、两区”的产业布局:沿季节河两侧打造一条循环经济产业带,创立三个大棚蔬菜高效农业园;同时大力开发旱作农业和退耕还草,形成南北两个旱作农牧种养区,积极开拓当地的发展门路。

  在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屈生英热情接待了我们,他讲述了一个让村民们印象深刻的故事。前不久,村里种植大户购买了3.5吨“架豆专用冲施肥”,正准备用到庄稼上,工作组发现化肥的颜色不对,就进行了专业检测,检测结果有效成分含量为零,典型的假肥料。“这样的肥料要是上到地里,不绝收才怪呢!” 屈生英深有感触。这件事也无形中拉近了工作组和村民的距离。

  工作组积极与张北县农牧局沟通,在其支持下,村里新建蔬菜大棚257个,按照“户均一棚、自愿流转”的原则,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进行流转或扩大规模,此项工作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许家营村农业合作社社长许海英就积极响应号召,承包了91个大棚。抚摸着大棚里茁壮成长的架豆,他信心满满,“要是没有工作组,借我个胆子也不敢承包这么多大棚,工作组的全程技术指导和示范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村里总算是找到致富路了。”

  工作组还利用学校给每个帮扶点的10万元资金,购买了大型农机具,由合作社托管,为贫困户免费耕种,为社员服务优惠50%,促进了农民省力增收。

  说起工作组的举措,驻许家营村工作组组长李博文饶有兴致的介绍起了他们组建的“智力开发平台”:专家大院+培训基地+实用技术展示墙+20亩试验田,通过推广“看的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的实用技术,增加农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和信心。

  位于村口的20亩试验田是工作组的“宝贝疙瘩”,它为全村以后拓展种植品种、发展绿色产业先行先试,冀张薯8号等20多个作物良种和西葫等新品系在试验田进行试种,同时开展微生物肥料肥效试验,为下一步推广提供筛选依据,新的致富途径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站在村委会前经过修缮改造的“许家营蔬菜市场”上,工作组信心满满,仿佛看到了水灵的蔬菜堆满市场,车来车往的繁忙景象和农民脸上丰收的喜悦。

   鱼儿湾村:产业加美景 创造新前景

  鱼儿湾村因轮廓形似“两条接吻的鱼”而得名,远离城区,交通不便,是个没有村集体收入的典型山区贫困村。该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机械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低等劣势明显,同时该村大部分土地土质肥沃,草原天路从村行政区划内穿过等有利条件也比较突出。各项条件为工作组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5次村两委会、3次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根据张北县县乡规划,确定了以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一区两线双基地”的发展规划。通过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成一个宜居生活区;同时,建设以鱼儿湾村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一条与其他村合作建设的红色旅游线路(当地无名烈士墓、革命烈士于占海等可深挖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还要建成有机食品、蔬菜供应基地+休闲旅游服务基地。系列规划增强了村民的致富信心。

  在村口道路旁的田里,大片齐腰深的“灰灰菜”长势旺盛,穗状果实清晰可见。田边还有一个小缺口,还有人把这“灰灰菜”拔回去喂羊了。真有人往田里种野草吗?非也,原来,这是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为这里引进试种的新品种——藜麦。它虽然长得像野菜,其实大有来头,藜麦在1980年就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联合国将2013年宣布为国际藜麦年,以促进人类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如此显赫的背景,加上当地基本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工作组便打起了它的主意。“以目前的生长状况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当地适合种植,每亩预计可收获300斤以上,以目前藜麦几十元一斤的售价计算,农民收益是相当可观的。同时,藜麦成熟时,果穗颜色鲜艳,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驻鱼儿湾村工作组组长翟玉建对藜麦的试种充满信心。鱼儿湾村会计支桂春便试种了4亩,“农大教授推荐引进,全程技术指导,再加上产品回收合同,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他对前景充满希望。

  百亩藜麦、百亩向日葵、百亩杂粮、百亩油菜、百亩农产品采摘等“五个百亩”景观作物规划的逐步实施;安全饮水入户工程、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改造、水流域治理建设等惠民便民项目的积极争取;3公里对接草原天路的旅游路的规划实施;村头农贸市场、停车场的建造规划等覆盖乡村方方面面的系列举措,必将不断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战海新村民

  在同三个工作组的交流过程中,时刻能感受到他们对肩上担子的责任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们常以“我们村”自居,半年的扶贫工作,他们更愿看作只是在为自己家做事,自己早已融入村民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分子。工作组的同志们说,将来看到自己的乡亲们富了,笑了,我们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战海村工作组组长李存东与种植户交流大棚芹菜生长情况

许家营村工作组组长李博文给种植大户讲授架豆种植技术

鱼儿湾村工作组组长翟玉建与当地村干部一起谋划村容村貌

许家营村工作组与村委班子交流发展规划

战海村工作组查看我校帮扶的太行柴鸡养殖情况

 

作者:宣传部 师春祥  摄影:宣传部 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