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夏粮实现“十一连丰”

06.08.2014  11:45

今年我市小麦总产229.39万吨,较上年增加2.44万吨,增长1.08%

亩产459公斤,较上年增加6公斤,增长1.28%

全市小麦单产、总产两项指标均创新高

本报讯 (记者 岳金宏)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我市小麦总产229.39万吨,较上年增加2.44万吨,增长1.08%;亩产459公斤,较上年增加6公斤,增长1.28%。单产、总产两项指标均创新高。据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市夏粮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主要得益于我市开展的高产创建示范工作和在小麦种植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种植形式、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农机作业等方面推进的“六统一”。

规模效应凸显

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今年,藁城韩家洼村的绿之宝家庭农场主刘和宾格外高兴,他承包的1080亩地喜获丰收,打了近500吨的粮食。记者采访时,农场的大院里新建的彩钢瓦大棚里堆满了小山一样的小麦。

刘和宾告诉记者,此前从未下过地的他,包过煤矿、跑过批发,现在却选择当起了农民,而且还掏出200多万元的家底,成为了承包千亩土地的种粮大户。他说:“土地规模经营才能产生效益,而且要靠机械化实现效率。从两年前承包土地开始,自己的家庭农场始终处在投入期: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喷灌机、打药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地里能用的,基本都备齐了。”在扣除掉政府对农机的补贴后,总计个人投入了50余万元。而数量众多的农业机械,要在未来持续的生产中才能“摊薄”成本。

据了解,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百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近20%,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流转后的土地到了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手里,规模效应凸显。

示范效应显效

农民跟学跟做收成好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高产创建示范工程,今年全市共建立52个示范片,总面积58.9万亩。据了解,今年我市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平均亩产达到630多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对于高邑县许多农户来说,来自市、县农技人员的田间地头讲解,让他们对小麦各种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有了新的认识。“农技专家的作用可大着哩!一到关键农时,县农业局技术站的吴根现站长就天天到俺村,现场指导俺们怎么浇水、施肥、打药。”高邑县农民张格子说。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从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组,实行包片、包村责任制,高产创建示范区内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指导专家。市、县农业部门还根据农时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会、苗情分析会、技术会商会,随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采取技术对策,并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告知农民。“现在俺们种田越来越简单,农技人员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准错不了。”张格子说。

不能光给农户讲,更要干给他们看。”市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农民看到增收后,积极性也提高了。

为此,我市狠抓高产示范片建设,在示范片内,农技人员通过技术和理念,让产量得到提升,农户看得心服口服,积极比学赶超,粮食增产有了技术支撑。除了农技服务之外,大量新型农机装备的大幅增加,也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物质基础。

技术措施给力

科技成为增收新引擎

每年,市、县农业部门都会及早组织专家会商,提出各生育时期小麦生产建议。针对今年小麦群体较大,温度偏高、生育期适时提前等情况,确定了“以控制旺长促进两级分化为中心,以适当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时间为主要措施,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科学管理”的技术路线。

同时,通过召开小麦春管视频会议、组织水肥一体化技术现场会和统防统治现场会等措施,环环紧扣、一招不失地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全市小麦最佳播期播面达到95%,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达到100%,“一喷综防”面积达到了99%,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事实上,从种到收、从收到种,我市各个村头几乎都有农技人员的身影。市农业部门抽调三分之一农技人员分片包县,县级农业部门全力以赴,全市共抽调500余名农业干部、技术人员包乡进村,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组织现场会,利用科技直通车、手机短信和农村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管理。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00余万份。做到了宣传培训进村、技术服务到户,促进了小麦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当然,粮食增产增收离不开政策的利益导向作用。“各级系列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是提振农民种粮的信心和积极性的政策保障。”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认真落实各级惠农政策,小麦良种补贴实施全覆盖,按实际种植面积据实补贴,补贴资金5821.5万元,按规范程序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按部、省政策要求,对小麦“一喷三防”实施了物化补贴,补贴标准每亩5元,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资金2495万元,促进了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技术的落实。同时,我市不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全市小麦投保面积达24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8%,保险责任较去年增加了病虫害、旱灾等,为种粮农民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我市夏粮连续丰收的喜人局面。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