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
我市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 系列举措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健康素养整体提升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本报记者 王丽强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市将利用三年时间,通过深入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
日前印发的《石家庄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完成,实现城市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卫生管理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与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包含桥西区、新华区、长安区、裕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井陉矿区、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
打造城乡卫生健康宜居环境
《方案》提出,实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收集及运输容器、车辆等设备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实现城区污水全部收集和集中处理;规范科学建设、维护城市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确保市政设施功能齐备。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严格规范农贸市场管理。规范设置城市公厕,做到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
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以城市出入口、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公(铁)路沿线和河道水体、机场车站、商业街区、旅游景点、居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专项整治,重点治理乱搭乱建等“十乱”现象,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市容顽疾。开展城市“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活动,规范户外广告、牌匾设置,加大照明、亮化设施的日常管理,加强重要街路、广场的绿化美化,开展河道水域、岸坡清洁治理。规范早、夜市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对流动摊贩乱摆乱设、现场烹饪等行为进行治理。
加快推行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科学设置道路标牌、交通信号、标识标线、隔离设施,建立方便、快捷、畅通的市民出行交通系统。
打造健康宜居环境。实施环境保护行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控制燃煤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发展绿色交通,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控扬尘污染,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确保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规范医疗废弃物储存和处置,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要求,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居生态环境。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程,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保障食水安全优化疾控医疗
开展公共场所监督量化分级工作,加强重点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和督导检查,重点整顿小浴室、小美发、小歌厅、小旅店、小网吧的未亮证经营、证照不全等现象;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开展健康学校建设;确保3年内不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流动食品摊贩的监督监管,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重点规范整顿小餐饮、小食品店、小熟食店等未亮证经营、证照不全、卫生条件不达标、消毒和“三防”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加强牲畜屠宰监管。规范管理市政供水、自备供水、居民小区直饮水卫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改造升级输、贮水和清洗消毒等设施,确保二次供水符合要求。
实施优化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行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指挥能力;将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防治纳入规划,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大力开展各类健康单位创建,推广“三减三健”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各区全部创建成为省、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全各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完善救治救助和康复体系建设,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及实验室设置设备达到要求。医疗机构设置感控组织,医疗废弃物收集储存符合要求。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推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强化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规范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规划布局、建筑标准、设备和人员配置符合要求。加强和规范开展孕婴筛查等各项服务,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达到要求。
防制病媒生物提升群众健康
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危害群众健康。启动科学防制病媒生物行动。建立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参与的机制,采用以环境治理为主、物理和化学防制为辅的综合防控原则,积极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开展监测调查,掌握辖区蚊、蝇、鼠、蟑“四害”密度与分布情况,科学指导防制工作。
《方案》还要求,深入实施提升群众健康素养行动。以社区(城中村)、医院、学校、公园和大型窗口单位等人群密集场所为重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控烟、禁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教育、公共交通系统和机关单位的无烟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全民体育活动,满足群众追求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引导群众摒弃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损坏公共设施、违反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促进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