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过20年

10.06.2015  11:01

一缕阳光暖心田

——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过20年

□本报首席记者 李云萍

自从有了弟弟,你们就不再关心我,你们到底是爱他还是爱我!

6月5日,长安东路小学大教室里,一出校园心理剧正在上演。演员和观众都是学校的小学生,孩子们稚嫩的语言将心理情感的波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今,二胎家庭越来越多,曾被父母视为珍宝的独生子女中,有些开始面对新生的弟弟妹妹。很多孩子因此在心理上感觉有些失落,认为父母不再关心和爱自己。所以我们编写了《爱我还是爱他》这个剧本,在学生中广泛展演,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父母的爱。”长安东路小学心理专职教师董彦华说。

在长安区,“校园心理剧”已经风行中小学校4年多,利用这一新颖的形式,把学生在校园、家庭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一一解开,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目的。

纵观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走过20年。“20年里,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市推进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实现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和城乡全覆盖。”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

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覆盖

石家庄市第22中学的专职心理老师白昱至今忘不了那个腼腆的女学生与自己的第一次长谈。

那天,一名高一女生敲响了白昱办公室的门,说有话想和老师交谈。“50分钟的约见,顶多说了20分钟,而且还断断续续。剩下的30分钟她都在低头搓手指。”白昱渐渐明白,眼前的这个孩子性格内向、缺乏朋友,唯一的朋友最近刚和她发生了矛盾,令她难以接受并且更加孤独。有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白昱知道,这个孩子遇到了问题,需要耐心、长时间的陪伴来解决。

随后的日子里,白昱常和这个女生交谈,女孩逐渐放松了心情,和老师交上了朋友。她们在一起谈学习、谈同学、谈家庭、谈理想,一谈就是两年多。“现在女孩已经大学毕业了。”白昱笑着说。

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像白昱这样的专职心理教师有上千名。到2015年初,整个石家庄市已经培养心理咨询师3581名,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已经超过1:500,不少学校甚至达到1:200。

石家庄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1995年,之后,五年一个周期铺开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格局。

20年间,我市先后开通了中小学生心里话热线,建立了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成立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维护网络,组建了“城乡手拉手、一区带四县”的合作模式,并从城市向所有县(市)区等广大农村普及,包括3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内的60%农村中小学生全部被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范畴之中。全市建设了28个县市分中心、245个二三级站点,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乡镇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身心健康让成长更坚强

6月5日,在石家庄市职教中心“阳光心社”,学校西藏班的孩子们正上心理活动课,内容是“情绪魔法师”,同学们跟着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王玉民老师的提示,进行“高空中的心理体验”。

闭上眼,想象一下,你现在站在了摩天大楼的顶上,你已经走到楼的边缘,向下看,体会一下自己的心情……

所有的学生都闭上了眼,静静地体会高空中向下俯视的感觉。“我非常害怕!”“我想到了死亡。”睁开眼睛,大家表达了真实的感受。

……

心理课程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这堂课,它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让学生们探索各种情绪的来源,学会控制和调解情绪,改变对一些事情的态度。”课后,王玉民老师对记者说。

阳光心社”是石家庄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基地,也是目前为止河北省首个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基地。

基地占地640平方米,以“心有阳光,内有乾坤”为主题,分为九室四区。其中包括教师办公室、职业访谈室、个人职业咨询室、团体沙盘室、个人访谈室、个人沙盘室、音乐放松室和团体测量室、团体活动室;四区是主题展示区、学校展示区、慧心吧和生命回廊。

经过‘优胜劣汰’的中考选拔,中职生踏入职业学校大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考试挫折带来的自卑情绪、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再加上专业竞争、就业困惑等等压力,中职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困扰和问题。”市职教中心教师雒菁说。

为了让每一个生命自信、让每一个生命坚韧、让每一个生命精彩,市职教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学校老师提供专业心理培训和学习机会。学校先后编撰多本校本德育读本,组建师生心理沙盘小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读书会、心理电影赏析等。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了24名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健全的人格让孩子赢在起步

孩子在家庭互动过程中受到的创伤或养成的不良习惯,需要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矫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刘毅玮在谈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时说。

5·10”谐音“我要赢”。2010年,石家庄市在全国率先将每年的5月10日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选定这样一个谐音,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自信、乐观、阳光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健康追求。

5年来,每到5月10日,全市都要集中展开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在组织心理活动课、主题班会、学科渗透的同时,还积极尝试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如心理剧、校园情景剧、心理沙龙、心理拓展训练、趣味心理运动会等。

长安东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邬金航扮演了学校校园心理剧《爱我还是爱他》中的“爸爸”,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恰巧也有一个妹妹。“有了妹妹以后,爸爸妈妈好吃的先给她,好玩儿的先给她,我们闹矛盾时总说‘她还小’,让我让着她。有一段时间,我真的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而在进行完《爱我还是爱他》排练后,邬金航开始渐渐理解父母。“我像妹妹这么大时,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爱我的。只不过我现在长大了,他们爱我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现在不再生爸爸妈妈的气了,我要和他们一起来照顾妹妹。

石家庄市2015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题是“健康身心促和谐·智慧生命共成长”,2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程足以让人相信,在关注生命、关注健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将会拥有幸福的一生。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