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家国有低成本航空公司“启航”

03.07.2014  11:22

大众打“飞的”时代到了吗?

比现票价低20%到40% 应对高铁“倒逼” 民航不再“高高在上

昨日,我国三大航空运输中央企业之一的东航,在北京南苑机场宣布旗下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正式变身低成本航空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国有经济型航空公司。中联航新任总裁张兰海称:“最重要是票价要有实惠,旅客会感受到差异化服务。但票价低到什么程度,只能告诉大家,至少会比现在低20%到40%,根据季节、航线、不同的促销有浮动,今后肯定有惊喜,有让大家‘吓一跳’的价格,目前暂时保密。”此举是否可开启我国民航从高端旅行工具向大众化航空“飞的”转变的开端?

高铁“倒逼” 低成本航空公司出现

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西安北段开通运营,太原与西安两地的陆地旅行时间由过去的10小时缩短到3小时。老家在太原的矫丽坐在首班从太原到西安的D2011次高铁列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

你看,高铁只要不到180块钱,飞机要600多,全程走下来跟飞机的时间几乎差不多,而且一天几十趟车,谁还坐飞机啊。除非飞机票比高铁还便宜。”见到记者,矫丽晃了晃手中的车票说。

矫丽工作在西安,平时来回跑,一般坐飞机,偶尔票紧张会走高速公路。“但飞机票太贵,开车上高速太累,还是高铁方便,又快又舒服。”她告诉记者。

规划成网、全天候运行的高铁势必对航空业造成冲击,尤其是这种1000公里以内的路程冲击最大。航空公司要么降低成本和票价与高铁‘拼杀’,要么就逐渐从市场中退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我国的出现,许光建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百姓出行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高铁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倒逼”。民航如果还是“高高在上”,那势必适应不了高铁的冲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交通出行需求量极大的国家。长期以来,飞机作为高端出行的交通工具,虽然省时但不省钱,还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虽然价格低,但跑得慢,乘车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但是,高铁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想法和出行习惯。近年来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已经给民航越来越大的压力。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350公里时速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到刚刚开通的大西高铁,中国高铁里程已过11000公里。特别是直辖市、省会城市之间,逐渐织密了一张高铁网络。快捷、舒适逐渐成为高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对于高铁对民航的冲击,中国民航局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算:

在1500公里距离之内,对民航影响10%到15%的旅客量;但短途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影响。北京到上海、北京到济南,广州到武汉、长沙,分流民航旅客量高达30%多;超过1500公里的长距离影响不大。

如何来应对高铁的冲击?南航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小雄介绍,多条高铁通行后对航空客运的冲击是可以预见的。如京广高铁通行之后,当时南航在北京-郑州线上的班次、客运量、票价也都相应下降。

百姓出行,会把经济性、舒适性综合考虑,价格会占到较大的参考比例。低成本航空公司如果加入到竞争中来,对百姓来说都是实惠。”许光建说。

低成本航空出了名“抠门儿”,安全吗?

尽管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已成功运营超过30年,但对我国普通旅行者来说,提起低成本航空,头一个念头往往是:低成本航空,出了名“抠门儿”。安全吗?

低成本就是低安全,这不是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观点。事实上,春秋航空把安全上的严格要求和较高安全投入作为保证低成本持续运营的最经济手段,安全能带来更好的效益,安全好了,成本自然就低了。”国内率先定位低成本的春秋航空公司航空安全总监王清晨说。

1971年就开始运营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最老牌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拥有600多架飞机,已连续两年成为美国国内旅客运输量最大的航空公司,《国际航空》杂志列为世界最安全前十名的航空公司之一。欧美主要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均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

低成本航空公司标志着飞行平民化新时代的到来,飞机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老百姓也能轻松登机。“安全”曾是大航空公司抵制低成本航空的借口,直到这些大航空公司也开始大规模介入这一市场。

持续安全战略”和“大众化战略”是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提出的民航“十二五”期间最重要战略之一。既要满足普通大众对低票价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又要安全平稳地科学发展,这是任何国家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前提。

背景: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超过170家

廉价航空公司,又称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或低价航空公司,指的是通过取消了一些传统的航空乘客服务,将营运成本控制得比一般航空公司较低,从而可以长期大量提供便宜票价的航空公司。

由于现代航空业的激烈竞争,自助成分较强的航空服务和简便快捷的登机手续,使廉价航空公司的航线服务实现了航空交通公交化。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此类航空公司经常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推出各种折扣套餐。由于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票价一般低于主流航空公司,旅客称其为“廉价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客流量大的短程航线,多在二级机场起降,不提供免费餐点等附加服务。

上世纪70年代,低成本航空运输在北美市场出现并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目前,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6%。在欧洲航空市场上,低成本航空已经进入欧盟航空公司前五强,美国也基本形成低成本航空占据显著位置的市场格局。在亚太,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接近30%。我国是世界第二民航大国,但低成本航空公司还远落后于全球乃至东南亚地区发展水平。

在中国航空公司在国内增长速度放缓、走出去战略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境况下,今年年初出台了《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低成本航空将成为国内民航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本版均据新华社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