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4.07亿亩

01.10.2014  20:26

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4.07亿亩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田间工程建设

记者张雪

 

 

  本报北京9月29日讯 记者张雪报道:“在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52亿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7亿亩,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亿亩,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2%,其中低压管道输水1.11亿亩、喷灌0.45亿亩、微灌0.58亿亩。”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李国英表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出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而言,节流应为首要途径。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具潜力的行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实施节水灌溉,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标,2000年以来,我国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已由420立方米下降到361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52,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从63%降低到55%;增加了粮食产量,2000年以来,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由1.33公斤增加到 1.75公斤。

  尽管节水灌溉近10多年来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我国的节水灌溉尚处在加快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水灌溉发展总体偏慢且不平衡,与一些先进灌溉大国存在差距。二是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尚未全面推行,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亦不健全,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尚不完善,对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的吸引力尚未形成。三是技术支撑和专业化服务需要完善。

  下一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已有灌区的节水改造力度,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立节水灌溉倒逼机制、激励机制,和节水灌溉长效运行机制,力争到2020 年,将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李国英表示,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制定价格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形成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洼地”、“投资洼地”,让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能够更多地投向高效节水灌溉事业。

  李国英介绍,今后希望水源工程和骨干工程仍由国家投资建设,但是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田间工程建设,用市场的手段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起来。“我们将抓紧试点工作,到明年总结经验和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由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共同推进我国高效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