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

27.02.2015  17:20

王璇

在迁安,孔繁枢名气不小,因为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坚持无偿献血。孔繁枢曾任迁安市卫生局副局长,如今退休在家。20多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24次,献血量达8800毫升,2011年荣获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5年1月31日 河北日报)

在鹿泉,也有这样一位热心肠,一位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他就是白立刚。石家庄鹿泉区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1980年出生在南海山一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成绩优良,天生一副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2012年5月31日,在鹿泉流动献血车中,从红十字会人员口中得知:世界干细胞捐献者人员很少,而且配对概率极低,因此白血病患者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捐献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故白立刚就给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自己的样本,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13年5月2日,红十字协会打来电话,说:“有一位90后男孩得了白血病,与你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确认你是否要捐献?”白立刚立刻答复:“确定捐献,留了样本就是为了救人”。5月13日的高分辨率配型检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0个点的配型度,这在捐献史上是少有的,(只有同卵双胞胎,才有可能达到如此匹配的程度,)6月1日在河北省医院的体检中心,做了进一步的严格体检,确认能够捐献。8月27日白立刚在和平医院,成功的为那个未曾谋面、素不相识的90后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赢得了广泛赞誉。

自留下样本,到配对成功,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在河北造血干细胞样本入库后,配型成功时间最短的一个,而且配型度达到了100%。用白立刚母亲的话说,“这是缘分,那个孩子不该死”。

白立刚兄妹二人,父亲白凤军,母亲张录增都已年过半百,其妹已嫁,一双儿女年岁尚小,白立刚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父母需赡养,下有妻子儿女需照顾。河北日报 、长城网记者采访时,白立刚的母亲眼含热泪说:“我们就这一个儿子,我们也怕万一有闪失,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女,打心里说我们是不同意的,可是刚刚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而且配型又那么合适,如果我们不让刚刚去,那就是杀死那个90后孩子的凶手,为了那个90后孩子,妈不舍得也得舍得。”一句句普通的直白话语,道出了母子情深,也道出了母亲大公无私的热心肠。

白立刚的事迹,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不必采访,不需要表扬,这是上天安排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做的事,不要说我没有损伤,就是有点损伤能够救人一命,我也要做的,这是我今生最大的满足。”这是河北日报记者、长城网记者,采访白立刚时对记者的一段话,一段普通的话,道出了白立刚内心世界的光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善良品质,这也是我们南海山人民,乃至鹿泉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