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晋察冀】第十二篇:范氏三姐妹

19.07.2015  10:16

在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阜平的范氏三姐妹: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堂妹范景阳。系列报道《我们的晋察冀》今天请听《范氏三姐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樊家工村的范家成为了阜平远近闻名的抗日大家庭:父亲范成儿是村委会第一任主任,二叔范茂如是基层交通站站长,五叔范颖高也是地下党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范家儿女们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阜平县文史工作者张曙红:“范氏三姐妹,老大范景新的爱人是开国上将王平,老二范景明的爱人是开国中将王宗槐,最小的小妹范景阳的爱人是开国少将易耀彩。

直到今天,范景新和王平这对走过战火硝烟的金婚夫妻的传奇经历,仍然很少为世人所知。而王宗槐与范景明能走到一起,全是范景新和王平的介绍。1944年初,两人即将完婚时,王宗槐去了延安,范景明便随奉命西进的晋察冀教导二旅一道去延安,与王宗槐团聚。

在通过同蒲铁路封锁线时,范景明一行被日军发现,遭到了猛烈攻击。一粒子弹打飞了范景明戴的帽子,虽然没有负伤,但却与队伍失散了,还摔伤了腰。在狼群出没的荒山野岭上,范景明熬过了寒冷饥饿的漫漫长夜。第二天傍晚,她终于与部队会合,最后到达延安。

张曙红:“历时三个月,行程一千多里地,冲破了种种险阻,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范景明和王宗槐结了婚。

范景明与王宗槐先后有了两个女儿。解放战争开始后,由于战事繁忙顾不上照顾女儿,就将二女儿抱到阜平广安村一个老乡家里去寄养,整整一年时间都没见过女儿。有一次,王宗槐行军途中,路过广安村。

张曙红:“就在那个老乡家里猪圈旁边,一块破草席上,就看见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生茄子吃,拿到嘴里乱啃。那个红肚兜上面绣着一个‘王’字。

王宗槐的心里当时涌上了一股酸水,但是军情紧急,只能咬了咬牙,放下孩子,又上马启程。

看到两个姐姐都参加了革命,堂妹范景阳闹着也要参军。1938年,范景阳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文艺战士,1940年与易耀彩结婚。1943年麦熟时节,日军向晋察冀四分区所在地平山县滚龙沟村发起了疯狂进攻,时任四分区参谋长的易耀彩指挥作战,范景阳带着刚刚出生两个月的长子随分区机关向山上转移。

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主任科员武春霞:“因为怕孩子哭把鬼子引来,范景阳主动对大伙说,‘我马上离开这里,到河那边去,万一被鬼子碰上了,我有勃朗宁手枪,只有三发子弹,头一发打死孩子,第二发让鬼子抵命,第三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范景阳带着孩子隐藏在山洞里,从上午一直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鬼子的踪影,母子二人平安返回了滚龙沟。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范氏三姐妹以各自的坚毅、勇敢和忠贞,谱写了战火中的感人恋曲。

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处长李桂花:“范氏三姐妹投身抗战之后,又影响了他们这个大家庭。比如说范景波、范景清、范景苏以及范杰之都先后参加革命,为抗战,全家人做出了贡献。”(河北电台记者曹力、芳芳、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