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成果转化 项目落地成金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启示

04.03.2016  10:19

成果转化难,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这都是“软肋”。为什么我们的成果转换难?引进人才最怕时间久了创新活力和能力下降。面对这些难题如何破?中科院西安光机所2015年被中央媒体累计报道50多次,其促进成果转化的特色成为亮点。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西安光机所来沪介绍了他们在成果转化上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拆除围墙办所留住优秀人才

西安光机所过去一直以承担国家重大需求为主要任务,近年来对传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着深入思考。“国家任务完成与课题验收后的成果束之高阁是极大的科研资源闲置。”所长赵卫认为,传统科研院所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同时,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把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作为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真正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如何实现“拆除围墙、开放办所”?西安光机所从用人机制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打破科研人员的身份、编制制约,向全社会广纳贤才。“改变传统主人翁意识的观念,研究所应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公共研究平台,应面向社会所有有才能的人。不论他来自何方、工作多久、何种形式,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他的才能,所展示的成果都是研究所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赵卫说。吸引人才重要,让人才发挥作用更重要。如何营造出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环境,让年轻有才华的学者继续发挥他们的才干?鼓励他们把国外好的经验、好的管理、好的科研模式带回来、保持继承下去,搭建起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赵卫说:“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回国后创新的活力和能力下降,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人,而不是工作时间长的人。

西安光机所“拆除围墙、开放办所”的理念:一是鼓励研究所有创业潜力的科研人才带着科研成果走出“围墙”,或许可转让,或创办企业,把原来在“围墙”内有可能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与市场有效结合。二是拆掉封闭保守的“思想围墙”,研究所不再只是“现有员工的研究所”,让国立研究所成为真正开放的国家科研创新平台,全社会优秀的人才都可以在这个开放“舞台”上创新创业,发挥才能,激活研究所的活力,彻底释放研究所科研资源。同时,人才的流动也加速了西安光机所打造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进程。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的基础上,西安光机所发起创建了西北第一支专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使投资基金——西科天使,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起创建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创星,推动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发起创建了西北第一个专注于科技创业培训的教育体系,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

 “ 四位一体”模式走出新路子

近年来,西安光机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积极探索,形成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产业化模式,为跑好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接力赛”蹚出了新路。该所鼓励有志于创业的科研人员创业。对科研人员创办的企业,光机所参股而不控股。同时对科研人员大胆采用股权激励机制,通过科研人员持股,把责、权、利捆绑在一起。

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普遍有“两难”:一是缺乏启动资金、无法迈出创业的“第一公里”;二是缺乏转化平台,科技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产品。为破解这一困局,西安光机所与陕西关天资本联合发起成立了西北地区第一家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探索解决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截至目前,西科天使基金已完成投资项目54个,一期基金已完成全部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亿元;累计11个项目完成投资后基金浮盈1.4亿元,其余43个项目收益全部为净收益。科技创业种子基金已投资早期项目10个,累计投资资金917万元;种子基金已经与多个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现、孵化、支持早期科技创业项目生根发芽,助推其开花结果。

目前,西安光机所探索在产业最前沿与民营资本合作成立初创研究院;协同地方资源成立光电子集成先导技术研究院。到2016年上半年,他们将提前完成100家高科技企业的孵化目标;到2017年底,再孵化1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