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攀升挤压制造业生存空间 破局关键在智能制造

16.06.2015  10:17
  近日,富士康表示,2020年将在印度建设10-12个代工厂,除此之外,曾经的制造业重镇东莞的一些制造厂商订单骤减,面临着要么倒闭要么外迁的窘境。近几年,我国制造业成本处于不断上涨态势,在国际上已经处于偏高的水平,这无疑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成本增加导致了“骆驼身上的稻草”超重?近日,富士康总裁郭台铭透露,2020年将在印度建设10-12个代工厂及其他配套设施,新工厂将应用于生产iPhone与其他电子产品。而在国内,富士康则是数次裁员。富士康逐步从中国大陆撤离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佐证。

    

  除此之外,曾经的制造业重镇东莞的一些制造厂商订单骤减,面临着要么倒闭要么外迁的窘境。

  

  “外迁”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富士康外迁工厂现象以及东莞“失宠”,凸显了中国制造成本已经偏高,将较大程度压缩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制造业成本在国际上处于偏高的水平,这几年仍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了“骆驼身上的稻草”超重?

  

  数位受访者首先提到的均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人工成本比东南亚高10倍。马遥称,我国人力成本逐渐攀升,近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我国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用工成本不断提高,而美国机械化程度较高,虽然平均用工成本高于我国,但是总体用工成本并不是非常高。

  

  奥维云网(AVC)黑电事业部总经理董敏亦提道,“我国企业已经过了享受人口红利的时候。过去有相当长的时间,我国青壮年劳动力充沛,工资又相对比较低,表现为‘人口红利’。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农村和城镇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提出,目前社保总费率偏高,要适当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员工和企业共缴纳“五险一金”占比已超过其薪酬的40%,过高的社保费率已经影响到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转型,尤其是对于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中国制造业。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攀升,裁员便成为企业“避难”的首选。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表示,从2013年开始,海尔从起初的8.6万人减到7万人,2014年减少1万人。他更是坦言,“如果不转型,就不是减少一些人的问题了,明天你的企业可能都不存在了。

  

  当然,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还有其他因素刺激着制造业的“神经”。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地价被不断炒高,企业租金成本逐年大幅提高,而美国地价比较理性,企业租金成本也相对较为稳定。”在马遥看来,这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徐明天亦称,“这些年我国的房价涨幅也比较高。房价总能体现土地的价格,一定会摊到工业成本当中去,因为房价总要落到每个企业员工的身上。当然,土地的直接成本就是企业的成本。

  

  另外,马遥还告诉记者说,我国制造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比较高。

  

  董敏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以彩电为例, 中国的电视部件成本是全球最低的,由于中国的规模化生产,电视的产能占到全球的80%。但是在渠道方面的高成本又无法回避,成为制造业的掣肘。

  

  那么,制造业成本走高的局面该如何破解?

  

  马遥称,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一方面,企业应积极进行升级转型,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及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在人力等成本不断攀高的大背景下,近日,我国首个制造业十年纲领《中国制造2025》已经出台。《中国制造2025》给予了以工业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以极高的权重,“智能制造工程”列在五大重点工程之二。在“智能制造”领域,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在“过程智能化领域”,强调了以数据互联为核心,打通企业内部及整个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引入机器人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一大举措,同时减少了工序,提高了效率。”董敏称。(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