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间:《慈善法》9月1日起实施 亮点频现

24.03.2016  12:35

说到贫困家庭治病难,那向社会募捐善款是一种途径。而日前,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我首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那么在这部法律中,对于募捐善款制定了哪些规定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下。

近年来,通过网络平台筹集善款的案例越来越多,但其中一些捐款的实际用途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日前,一则《女婴重病获捐14万元后去世 家人出国旅游晒照片》的新闻在网络上不断传播。2015年12月16日凌晨,广东佛山市卢先生年仅11个月的女儿乐乐,被诊断为“嗜血细胞综合症”,由于无力负担女儿的治疗费用,卢先生在一个名为“轻松筹”的网络平台,上传了女儿的病情、医院证明和自己的身份资料,为女儿乐乐筹集医药费。两天后,卢先生筹集到将近14万元。

但遗憾的是,虽经过治疗,但是2015年12月21日,乐乐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事后有网友发现,在女儿乐乐去世不久,卢先生的妻子就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出国旅游,以及品尝各种美食的照片,这引起了片,不少善心人士都表示被骗,对卢先生夫妻的质疑声愈发激烈。

而为了规范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首部《慈善法》出台,明确了个人求职和组织募捐的区别,禁止个人组织募捐,以避免有人借募捐敛财。同时针对日益常见的“网络募捐”情况,《慈善法》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此外,《慈善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但是单位不准强制摊派捐款,否则将被警告并责令退还违法募捐财产。

而为了增强慈善透明度、鼓励慈善事业,《慈善法》作出了以下规定。

一、如果遭遇了骗捐,可以投诉举报,属实将被依法查处。
二、有人承诺捐款却不兑现,他就可能会收到法院的支付令或起诉书。
三、慈善组织应定期公开捐款信息,捐赠人有权查询,挪用侵占捐款的话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如果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过高,也将被予以警告处分、责令限期整改。
五、志愿者合法权益将受到保护,慈善组织应当告知风险,特定情况下还要给志愿者买保险。
六、受捐人的信息不能随意公开。
七、捐赠财产做慈善活动将享受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