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孤品 方寸天地秀名寺风采

27.06.2016  20:32

 

 

惊世孤品 方寸天地秀名寺风采

千年名刹中藏了多少宝贝?本报记者为您导览“邮票”里的隆兴寺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隆兴寺是正定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始建于隋朝,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行走其间,似乎就是在和历史对话。记者到过隆兴寺多次,感触最深的就是游览前一定要请一位导游,在详细的讲解中,游客才能了解到每一栋建筑、每一件文物的历史,而这历史就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发行之际,记者再次来到了隆兴寺,不过这次记者却要为晚报读者客串一次导游,和大家一起在摩尼殿的檐角下、大悲阁的清凉里,深深感受这座“河朔名寺”的浑厚历史。

□本报记者 尹雪松

■导览一

京外名刹首推隆兴寺:寺内六处文物为全国之最

隆兴寺始建时,初名“龙藏寺”,唐朝改额“龙兴寺”。1000多年前的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隆兴寺修铸一尊高21.3米的千手观音并盖大悲宝阁,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龙兴寺遂一跃成为“河朔名寺”。宋、金、元、明、清各代皇帝都对隆兴寺十分重视,不仅多次拨款修缮,还亲派高僧住持。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改为“隆兴寺”,并沿用至今。

寺院现存面积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最南端为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乾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十余座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寺内汇集着大量珍贵的碑碣、雕塑、壁画等,可谓古代艺术的宝库。其中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建筑孤例宋代摩尼殿;被后人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赞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

■导览二

古建筑孤例摩尼殿:外观别具一格,内部“最美观音

走进隆兴寺的天王殿,刹那间就有穿越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还不是很真切,因为身后还有尘世的喧嚣。直至来到摩尼殿前,这种“穿越”似乎才完成。特别是面对倒坐观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如果没有导游的讲解,普通游客很难看出摩尼殿的精妙,更体会不到它在中国古建筑范畴的地位。正因为它的重要,《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一套两枚中的第一枚,邮票画面就是摩尼殿和其中的倒坐观音。

摩尼殿是中国古建筑的孤例,始建于北宋,距今已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占地1400平方米。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由于殿身和抱厦的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富于变化,在我国现存古代早期建筑中实属罕见。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曾三次来正定考察古建,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并特意将其拍照,编入《中国建筑史》。摩尼殿自宋代建成后,明、清两代均进行过修葺,但到了解放前由于年久失修,整体梁架向东南倾斜严重,1977年至1980年由国家拨款对这座大殿进行了复原性修复,使其恢复了古朴的雄姿。

摩尼殿除了建筑别具一格之外,内部也是“暗藏玄机”。一般在禅宗寺院的大雄宝殿的后壁,大多塑有场面壮观、气势宏伟的“海上观音”像。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内佛坛后的海岛观音像是“自在观音”,原塑于北宋,明代进行过补修。因面北背南,故又称“倒坐观音”。观音像右足屈膝搭左腿,双手抱膝,身体稍微往前倾斜,面容秀丽恬静,那双智慧深藏的眼睛微微俯视,恰与虔诚的礼佛者形成感情的交流。整尊造像姿态优雅端庄,被称为“东方美神”。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京山本照像馆购得此观音照片,他非常欣赏这尊塑像,并称赞她是“将神人格化”了,使宗教中的神佛与世俗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将她视若佛教美学的代表作而珍藏,至今仍陈放于北京阜城门内鲁迅故居的书案上,被视为最美的观音。

■导览三

因为大悲阁内的千手观音,

才称隆兴寺“大佛寺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两侧配殿分别为御书楼和集庆阁,三殿均始建于北宋,元、明、清各代均奉敕重修。1997年8月,因大悲阁内部出现险情,为使宝阁恢复原有风貌,国家决定对其进行落架重修。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于1999年9月竣工。此项工程总投资3300万元,共用木料6800多立方米,是我国继西藏布达拉宫之后最大的单体文物修缮工程。重修后的主殿高35.5米,为三檐四层建筑,两侧的御书楼、集庆阁以虹桥与之相连,三阁并立,气势恢宏。

在大悲阁前的庭院里,游客人来人往。头上不断有燕子飞过,成群结队,想来它们早已在这里安家。虽然天气酷热,但大悲阁内,却是十分清凉,似乎自有一片天地。《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的第二枚,邮票画面就是大悲阁和其中的千手观音。也正因为阁内这尊高大的铜铸观音像,隆兴寺才被人们自然地称为“大佛寺”。这尊塑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除本身的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日、月、净瓶、金刚杵、宝剑等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为40只手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一千多年前,没有机械化,完全凭手工操作铸就了如此高大的铜像,创造了冶金铸造史上一个奇迹。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站在它的面前,首先感到的是自己的渺小,然后又能体会到人类的伟大。

■导览四

隆兴寺还有很多“惊喜”:

龙藏寺碑、转轮藏

除了《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体现的这几处有代表性的文物之外,隆兴寺中还有很多“惊喜”。其中最不起眼的就是一通石碑,普通游客很可能会与它擦肩而过,岂不知我们今天写的方块字就跟它有着极深的渊源。这通石碑就是龙藏寺碑,是隆兴寺内现存碑刻中价值最高的一通,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皇帝之命劝奖恒州境内一万多名庶民百姓共建龙藏寺的经过,同时还介绍了寺院当时的规模、建筑景观及周围环境,是研究隆兴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由汉隶向唐楷发展的过渡时期,而隋代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不足40年的时间,存留的碑刻只有三方。细观龙藏寺碑字体方整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滞宽博,朴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可以说是第一块用楷书书写的碑刻。因此,龙藏寺碑在南北朝至唐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也称其为“楷书之祖”。

隆兴寺内的木制转轮藏也大有来头。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阁内的木制转轮藏为北宋时期制作,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的或者无暇披阅经文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部经卷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只需二三人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转轮藏作为一种特殊形制的法器,自产生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内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较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转轮藏阁的梁架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藏旁二金柱各向左右外移,大顺梁的承重力相对增大,遂作出由下檐处设弯梁两根,与承重梁衔接,减轻了承重梁的荷载。这充分显示了古代建筑匠师的聪明智慧。这一建筑手法,被梁思成先生视为“木构建筑之杰作”、“建筑中罕有的珍品”。

(感谢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旅游科科长于坪兰为本文提供帮助)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