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当心疑病症

09.09.2015  21:59

刘增龙

半年前,38岁的张女士在单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有一结节,随即而紧张。她到好几个医院检查甲状腺彩超,医生告知没问题,她仍不放心,又去北京某医院进一步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一项指标——癌胚抗原略高于正常值,其他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张女士就更加紧张和焦虑,认为自己得癌症了。她买医学书籍,上网查相关内容,反复到北京、石家庄等大医院检查,均被告知躯体检查无问题,但张女士就是不相信。她自己认为淋巴结肿大了,癌症扩散了,又要求做活体组织检查,以确定是否是癌症转移,医生多次告之阴性结果,张女士就是不相信。后来,张女士干脆不上班了,向亲属借钱检查,债台高筑,日常家庭生活严重受影响。她还动不动就发脾气,打孩子,家中无法管理。于是张女士被家属强行送来省六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张女士得的是“疑病障碍”,俗称“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是指对自身的感觉和征象做出不切合实际的病态解释,由此而产生焦虑、疑虑和恐惧。其特征是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特别关心,深信自己患上了某种不治之症如癌症、艾滋病、血液病等。患者往往四处求医,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怀疑。患者往往具有感觉过敏,敏感多疑的性格,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关注,对体腔内脏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分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这些内感性不适便成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础,恰恰是一句古语“疑心生暗鬼”的生动写照。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患者把自己身体发生的任何一种改变或异样体验都会解释为病态,这些体内不适逐渐强化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和相应的体验强度,而发展成为疑病症。

疑病症心理治疗应坚持以下原则:

减少关注。疑病症心理治疗中,患者要记住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少查医学资料。疑病症心理治疗过程初期,需提前告诉患者,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方面的资料。

切勿乱求医。疑病症患者应尽量克制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只有当确实有某种疾病时,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切忌过分敏感。疑病症心理治疗应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

接受专业心理干预治疗。如果自己经过上述的几个方法加以克制还是效果不好,就要尽快接受专业心理干预治疗。

(作者为省第六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