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三无病人”应急救助基金买单

06.11.2014  10:37

■基金用于支付无法查明身份且无力缴费患者的急救费用

■救助金让医院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救治功能

本报讯(首席记者 王凤伟 记者 冯月静)日前,石市出台《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指出自11月起,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石市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解决极少数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医疗急救保障等问题。

据介绍,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明确基金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机构、筹资机制和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以在全市范围内快速、高效、有序地对需紧急救助但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民群众实施应急医疗救助。

无法查明身份且无力缴费患者

可用救助基金支付急救费用

据悉,石家庄市政府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将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市财政将疾病应急救助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统筹使用省级补助资金。资金规模参照人口规模、上一年度应急救治实际发生情况等因素确定。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捐赠资金。境内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捐赠的资金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按照办法规定,救助基金用于支付无法查明身份且无力缴费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在市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为救助对象。

医疗机构对其紧急救治所发生的费用,可以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补助。但有负担能力的病人不得使用救助基金。在支付程序上,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医疗救助基金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按规定支付后仍有缺口的急救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不得用于支付经查实身份、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患者的急救费用。

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急重危伤患者施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对救助对象急救后发生的欠费,设法查明欠费患者身份;对已明确身份的患者,尽责追讨欠费。及时将收治的无负担能力患者情况及发生的费用向相关部门报告。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列支坏账准备等方式,核销救助对象发生的部分急救欠费。鼓励非公立医院主动核销救助对象的救治费用。对救助对象急救的后续治疗发生的治疗费用,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协助救助对象,按程序向医疗救助机构等申请救助。

欠下医院60多万医药费

无主病人偷着不辞而别

我们这儿又收治了一位无主病人,向贵报求助找家属……”“这名无主病人已在我们这儿住了两个多月了,家人也找不到,真愁死我们了!”刚刚过去的十个月里,省会多家医院的宣传部或办公室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希望能尽快为无主病人联系到家属。

一家医院院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曾收治了一位由120送来的“无主病人”,该病人刚来医院时是昏迷的,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后,终于恢复了意识和神志。可任凭医护人员怎么询问,该病人就是不回答自己的家庭地址及亲人的联系方式。“该患者在住院期间,我们多次向媒体、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及单位进行求助,最终找到了其家属,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名患者的家属态度异常冷淡,只来医院瞧过一次,之后再也不来了。我们与其家属进行了多次联系,怎奈人家说什么也不管。”该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正当他们准备寻求法律帮助的时候,这位在医院欠费达60余万的无主病人却在一个晚上不辞而别了。

大部分医院头疼“三无病人

无身份证明,无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的患者被统称为“三无病人”。记者了解到,省会多家医院收治的“三无”病人往往要么是病倒在街头的闲杂、流浪人员,要么是110送来的、要么是120送来的。“如果给病人治疗,我们医院或科室得自己帮患者分担医疗费;但如不治的话,一怕担负责任,二有违职业操守……长期以往,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负责人的一席话代表了多家医院负责人的心声。更让他们感到无奈的是,被治愈的一些“三无”病人,往往会趁医护人员不注意就偷偷走掉了,费用只有医院自己垫付。一家大型综合医院负责人甚至坦言,他们医院每年甚至要为此付出百万的费用。需指出的是,在“三无病人”中,也有个别患者存在恶意逃费。在逃费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确实没钱,有些却是病人亲友或者病人家庭存心逃费。有些时候,即使医院找到患者家庭或者单位,他们也表示对病人的医药费无力承担,个别病人甚至在康复后一直在医院里“”着不走,医院还要让医护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活,这样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环境。

让医疗保障制度惠及每一位百姓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多有较健全的补偿机制,特殊患者的医疗费用会由慈善机构或各种基金会支付给医院。这样,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医院也能更好地发挥救治功能。在我国有些省市,对于“三无病人”的救治机制已经尝试运行。“要保证医疗机构免费救治病人的积极性,保证重病、急病患者得到有效、及时治疗,就需要社会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制和公共救助基金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让医疗保障制度惠及每一位百姓,让更多的患者不再是无主病人。”这是省会多家医院相关负责人的期盼。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