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先锋·新时期怎样做合格党员五问②】 平凡日子,“光荣

22.06.2016  01:41

河北日报记者 陈 诚

危急时刻,一个高大的身影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共产党员跟我来!”——不少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中的镜头,曾经激起多少人心底的涟漪。

而在和平年代,“血火考验”并不常见,“平凡时刻”成为常态,一些党员难免困惑:党员的“光荣时刻”在哪里?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螺丝钉”也能成“金刚钻儿

1985年7月1日,还在读大二的王丹阳宣誓入党。今年,她已经52岁了,党龄31年。

如今,这名省社保局养老待遇计发处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都要穿上整齐的工装、戴上鲜红的党徽。她所在的窗口,明显地标示着“共产党员先锋岗”。

6月17日,麻利地给从北京来的张大爷办理完养老金足额发放证明,面对老人“去石家庄火车站怎么坐车”的疑问,她认真解答。怕老人记不清,她又将路线写成一张纸条,让大爷拿上。

老人十分满意,正要转身离开,瞥见她胸前的党徽,又扭过头郑重地说:“党员同志,谢谢你!

王丹阳笑了。

王丹阳说,如今她常常经历这样的“光荣时刻”。但对于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其实经历了很长的认识过程。

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曾经让她激动不已。而此后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生活,一度让她产生了“有劲儿没处使”的感觉。过了很久她才明白:其实这就像爬山一样,刚开始谁不是豪情万丈?可平凡日子考验的不是激情而是韧劲儿,谁越是能坚持,才越是能领先。

想通了这一点,她开始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灌注到日常的窗口服务中。这几年单位推行共产党员亮牌上岗,更促使她时时严格要求自己,维护党员形象。

而37岁的党员王立强,之所以能“破茧成蝶”,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曾“内心挣扎”。

今年“五四”前夕,这名技校毕业的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荣获第19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全省青年的最高荣誉。

而想当初,跳出“农门”、有一份“体制内”稳定工作的王立强,一度曾“迷失了方向”,“晃荡”了许久。

你这天天混日子哪行?咱厂是国家第一台锚杆钻机的诞生地,当工人也得‘技术为王’。”师傅“恨铁不成钢”。

这句话点醒了王立强。他开始收拢心思,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工作之余,他不仅进修了大专文凭,还学习了电脑知识。

2007年,厂里新进了一台数控机床,很多人不敢操作,自感有些底气的王立强站了出来:“要不我来试试?”自学编程,边操作边摸索,他很快就把这台机器“驯服”了。

技术上有了“两把刷子”,渐渐地,企业也开始觉得他“不简单”。2011年,公司成立了“王立强创新工作室”。

几年来,王立强带领团队成员,拿出“攻城不怕坚”的钻劲儿,陆续取得了100余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上百万元。

没想到我这颗‘螺丝钉’,也能成为‘金刚钻儿’。”获得“五四奖章”的“光荣时刻”,王立强感慨万千。

只要‘走心’,共产党员在任何岗位都能‘闪光’。”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李聚山说,永葆先进性是党执政兴国的客观要求,也应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追求。这是一个更能成功的时代,只要有理想、有追求,肯奋斗、敢创新,人人都能当先锋。

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莫里莫村,地处塞罕坝下,全村11个居民组,分散居住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三条深山沟里,只有一条蜿蜒的路与山外相连。

作为一名“外来户”,现年59岁的共产党员李广,已经在这大山旮旯里工作了39年,并且连家都搬来了,真正“扎了根”。

1977年3月,时年20岁的李广怀揣着教书育人梦想来到这里,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他是莫里莫村幼儿园唯一的教师。熟悉的村民都喊他“奶爸”。

一个大男人,怎么就能在这待得住,甘心“哄一辈子孩子”?

你没见过孩子们那种眼神啊!”李广说,一次城里的一个孩子来这里串亲,带来的玩具把山里娃们稀罕坏了。孩子们对外界那种强烈的渴望,彻底把他“绊住”了。“如果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走出山沟的机会,我这辈子也值了!

2004年,莫里莫村小学裁撤成幼儿园,李广本有机会“逃离”。可为了孩子们,他选择了坚守。“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逃跑’呢?

留下来之后的李广亟须“转型”,不得不硬着头皮参加各种培训,音乐、美术、舞蹈,样样从头学起。一次,在一个培训班上,年过半百的他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的男性,跳起舞来,笨拙的舞姿逗得全班同学笑个不停。

这么多年,教过多少孩子,李广都说不清了,但让他自豪的是,莫里莫村许多孩子有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有些走出了大山。

2014年教师节,李广获得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竟接到了一个电话:“李老师,我是曹金玲,莫里莫村的,现在北京做律师。您教过我好多年呢,还记得不?我想去看看您。

那一刻,李广不禁百感交集,流下了热泪。“那就是我的光荣时刻啊!

80后党员、李保国教授的学生李迎超,则曾经在老师去世后几次“泪奔”。

当年李老师路遇交通堵塞、当地农民扒开自家篱笆墙让他的车通过的故事,就曾让李迎超久久思索:农民群众对李老师为什么那么好?还不是因为他为了推广技术而甘愿放下教授身份、放弃舒适的生活,和农民打成一片、为农民造福吗?

所以,2014年,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的他接到老师的电话,二话没说就来到南和县,加入了李保国的红树莓组培技术团队。

去年3月,李迎超研发的技术推广应用,将红树莓树苗成活率提高到了90%。

接到试种红树莓的农民朋友打来的报喜电话,说他们的红树莓结了多少果、挣了多少钱,我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日思夜想的不就是把成果写在大地上吗?”李迎超说。

在李聚山看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少时候就体现在不计名利、脚踏实地的牺牲与奉献中。面对打好脱贫攻坚战等任务的需要,当代共产党员更应不慕浮华,耐得住“寂寞”,舍得下私利,把根扎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带头唱响新时期的“正气歌

在石家庄市新华集贸市场经商的谷岳潘,大名鼎鼎。这倒不是因为他生意做得有多大,而是他“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肝义胆。

2006年9月21日,四名歹徒持刀抢劫两个女商户。恰巧路过的谷岳潘听到呼救,大喝一声“住手”便毫不畏惧地冲上去,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搏斗。三名军人见状也上前帮忙,他们协力将歹徒制服,扭送至公安部门。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谷岳潘又拿出7000多元进货钱购买慰问品送到灾区,并参加抢险救灾。

2008年6月,从汶川地震灾区归来的谷岳潘,迎来了自己终身难忘的“光荣时刻”——被新华区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我是一个普通的浙江人,又没多少文化,就凭着胆子大,没想到在石家庄入了党。”谷岳潘自豪地说。

这些年,一次次的善行义举,在谷岳潘的头上、身上、腿上留下了道道伤疤,但他并不在意。“现在一些人太‘娘’了,我希望自己见义勇为时,有更多‘真汉子’应声而出,这样社会才能多些正能量。

也许,正是人们对正能量的呼唤,让平日低调的王兆辉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这名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白塔岭派出所的副所长,如今以“咬绳哥”闻名网络。

今年5月28日,为救一名跳进汤河自尽的女子,水性并不好的王兆辉出警到达现场后,拉着放在岸边的一条绳子就跳进了两米多深的河里,为方便营救,他将绳子咬住,最终成功将女子救上岸。

对于成为“网红”,王兆辉颇感意外,“我不过尽了一名公安干警应尽的职责和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却没想到有那么多网友为我点赞。

社会需要英雄。”李聚山说,细水长流的日子,也备不住会有惊涛骇浪,千钧一发之际,还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这是和平年代难得的党性考验,共产党员应该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豪迈气概,唱响新时期的“正气歌”,树立标杆,引领风尚。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