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滴滴宣布战略合并
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制度 业务品牌保持独立
14日,国内最大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快的和滴滴正式宣布合并。2014年初因补贴大战快速崛起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如今合为一家。那么,这起合并是否涉及垄断,会对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将如何倒逼出租车运营体制变化呢?
强强合并是否涉及垄断?
一提起打车软件,大家可能立刻会想到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如今两家合并,岂不是整个市场就由一家说了算?那么,快的和滴滴合并是否会遭遇反垄断审查呢?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高层否认合并会带来垄断。滴滴打车总裁柳青说:“我们做的是出行行业,包括去哪儿、神州租车、Uber或携程都属于出行领域,所以我们不涉及垄断。”
根据2008年施行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时,“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对此,长期关注互联网产业的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虽然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他们的销售额并不高,因为大部分钱是交给出租车公司的,专车业务也只是刚刚起步,所以很可能达不到向商务部申报的水平。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反垄断法是制裁垄断行为,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垄断协议等,而没有对市场份额做出限定。因此,除非快的和滴滴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靠市场份额无法认定其为垄断。
合并后用户“福利”如何变化?
在打车软件持续了一年多的“补贴大战”后,很多消费者已习惯了免起步价打车的补贴力度。但是,随着两家打车软件二合一,用户补贴是否会大幅度减少呢?
对此,柳青告诉记者,尽管两家合并了,但出行市场太大了,还是要大量补贴把新的用户拉进来,让我们对用户做更细化的分析。
虽然补贴还会持续,但失去了对手的刺激,打车软件的补贴力度预计会减少。在快的打车CEO吕传伟的内部邮件中,直言合并主要原因就有“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打车软件的一位投资者也告诉记者,长期的补贴大战确实让打车软件企业不堪重负,这么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也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显然,长时间、高额度的现金补贴已经让资本方和创业者不堪重负。但是,长远看,补贴的减少对消费者并不意味着“绝对利空”,可能未来打车反而变得更容易了。此外,以后打车软件支付还会更方便。目前滴滴打车不支持支付宝,快的打车又不能用微信支付。柳青表示,随着两家业务逐步打通,打通第三方支付和打车软件是大势所趋。这对消费者群体来说也属于利好。
合并之后
出租车改革能否加速?
打车软件合并之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出租车公司。一方面,打车软件的二分天下变为一统江湖;另一方面,滴滴和快的的专车业务也会形成合力,对于出租车行业既有模式进一步加压。
随着快的和滴滴合并,出租车公司面对的压力会更大。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合并后,滴滴和快的两家在专车市场上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如车的数量和对汽车租赁公司的谈判能力等。此外,城市交通远不止出租车、专车等细分市场,当未来更多的城市交通细分市场得到拓展后,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将携更强的资源入场,制造更大的鲶鱼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出租车行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否则,不仅没有退路,甚至连潜在的出路也可能会被新兴互联网企业抢占。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