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忠:由不食人间烟火到不食官间烟火

30.07.2014  13:22

    7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特别是中央整治“会所中的歪风”通知下发以后,仍然多次出入私人会所,在被组织调查的前几天,他还到会所里面去大吃大喝。

    万庆良的行为让人想起了一种现象,即官员“专人”打伞。即便是再年轻的官员,也会有专人打伞,此种官场景象不乏张扬于网络社区、政府网站,始作俑者一定是官员喜欢摆官架子,而非任何旁人硬往其头顶上撑一把官样花伞。那么,以这样一种姿态去下基层,去访贫问苦,是不是就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

    不食人间烟火,是一种主动隔离状态。也就是说,官员与民众之间,至少贪腐官员问题官员裸官员是抱着一种自我隔离的心理来实现不食人间烟火。以焦裕禄为例,吃百姓饭,穿百姓衣,拿并不高的工资俸禄,甚至当时的官员连基本的公车都没有,照样骑自行车下乡下田下基层。风里来雨里去与农民一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又是一种愿食人间烟火的主动姿态。一个是自我隔离于百姓大众,一个是自愿融于人民群众,谁才是受百姓欢迎点赞的公仆型官员?

    实事求是的讲,“沙县小吃”,作为一个地方官员来说,非沙县官员可以不知沙县小吃,而一个非沙县官员知道沙县小吃一定要经过一个了解知晓的过程。换言之,广州主官可以在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掌握有关“沙县小吃”的全部知识。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对应在万庆良身上又有何奇怪的呢?比方说著名的北京烤鸭,外地官员一定对其制作过程养殖过程屠宰技巧知之甚少,而只有与北京烤鸭有业务往来的官员才可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假如一个官员问道北京烤鸭怎么做成的或者“什么是北京烤鸭”,未必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者。而客观求知的道理告诉人们,官员不食人间烟火不可怕,可怕是官员不愿食人间烟火。换言之,官员不知群众疾苦不可怕,可怕的是主动与群众隔离隔绝。

    那么,什么才是官员主动隔绝于人民群众,不食人间烟火呢?报道中如是说,《通知》下发以后,仍然多次出入私人会所,在被组织调查的前几天,他还到会所里面去大吃大喝。无论再严厉的通知规定禁令,在某些腐败官员眼里一概是耳旁风。台上反腐,台下乐腐,正是类似贪官污吏的日常功课,这才是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式的官员。

    反过来看官员的不食人间烟火,能不能实现官员“不食官间烟火”? 有两条最新新闻有关“官间烟火”意义,其一,河南濮阳公务员白菜价买高档小区,疑公权变现(7月29日新华社)。其二,车改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7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白菜价买房,白菜价买食堂肉蛋菜,白菜价买其他福利待遇,“官间烟火”显然是官员有意制造的官样享受。而车补不过是本地上下班的交通补助,作为市民阶层来说,500元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省下的余幅当然就是一种变相的福利,何况是1300元的更高车补?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官间烟火”景象,而上到“欧式建筑、小型博物馆,馆藏古董,百年钢琴,电影院、SPA、动物园、高尔夫球场”的培训中心(7月29日中纪委网站),再到万庆良所热恋的私人会所,乐腐之人,愿意隔离于“官间烟火”而融入人间烟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