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北著名剧作家孙德民:扎根生活,精益求精搞创作

13.11.2014  14:18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⑤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并号召广大作家、艺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真正让自己的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作家、艺术家如何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进行创作?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北省著名剧作家孙德民。

    孙德民说,作为创作的实践者,自己深深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有针对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言,不论是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不论是发生偏差,迷失方向,甚而出现低俗、铜臭气的创作倾向,关键是因为创作离开了人民这个中心,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

    孙德民说,近两三年来,自己一直坚持农村题材的戏剧创作,先后写了《雾蒙山》《晚雪》《日头日头照着我》《百合岭》等戏。为此曾多次深入到燕山深处、太行山区,多次深入到农村变革的生动实践和火热的新农村建设当中,生活和创作的实践,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戏剧永远是生活对作者的震颤,也永远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层开掘,只有真正生活在群众之中,真正把群众放在自己心里的中心位置,才能寻找、探求和发现各式各样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人物命运,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精神和情感。

    创作《雾蒙山》时,他几次来到燕山深处的沙河村。三十多年前,他就多次到过这个村。沙河村的巨大变化让他目瞪口呆,促使他反思:当今的农村,特别是农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的命运、生存状态和灵魂在这急剧变革的年代里,经历了怎样的碰撞和颠覆?新农民身上的新元素在哪里?一个作家,该如何去写转型时期农民的命运和情感世界?该如何去塑造当代新农村农民的形象?生活和创作的实践告诉他,最典型的命运纠葛,最深刻的心灵冲突,最真实的人物形象,最独到的人生感悟和最沉厚的道德底蕴,都常常埋藏在生活的沃土中,蕴含在广大农民的精神矿脉中。最终他创作出了《雾蒙山》这部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等诸多荣誉的佳作。

    孙德民说,扎根农民,扎根生活,扑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才能有戏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深刻表现,也才能有对这一题材独特的捕捉角度和对思想蕴含与诉求深入开掘。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些话说得非常准确!作家、艺术家,一定要力求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达当代思想,传达当代哲理,传达当代思想的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