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5%与95%

22.09.2014  11:19

    十八大后落马的地级市“一把手”,迄今已有14人;若按全国287个地级市来算,所占比例接近5%。这些地级市的“一把手”,如果不算“大老虎”,那么亦非“小苍蝇”。纪委反腐发力、查贪给力,给“一把手”认真地“把一手”,查出问题,绝不客气。如果说查处“大老虎”、“特大老虎”需要“围歼”,那么对付这些地级市的贪腐“一把手”,基本上“点射”就可以了。

    这5%都有哪些人?报道说,2014年9月1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因涉嫌严重违纪,在会场直接被带走,接受组织调查——这里说“接受组织调查”,其实更准确的是“受组织调查”。14名落马的“市委书记”中,因为有的“地级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等原因,共有5人曾跻身省部级序列,他们是: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西宁市委原书记毛小兵和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曾任贵州省委常委,也是副省级干部。其余的9人中,安徽2人分别是淮南市委原书记方西屏和滁州市委原书记江山;山西另一座城市运城的市委原书记王茂设也被组织调查;河南、河北、四川、江西、江苏各有1人,分别是驻马店市委原书记刘国庆、邢台市市委原书记王爱民、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萍乡市委原书记陈卫民、前面提到的连云港市委原书记李强,以及与李强同日被宣布落马的福建龙岩市委原书记黄晓炎。这些腐败书记,在中国政治历史上,即使上不了贪腐“耻辱柱”,那也上得了贪官“耻辱簿”。

    5%这个比例,发人深省。过去老说95%与5%,认为95%的人是好的,这是大多数,而占5%的少数人是不好的、坏的,需要惩治。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5%的地级市“一把手”成了贪腐的坏蛋,这已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了,因为他们属于“权力精英”,有共产主义信仰,有觉悟,有水平,本来是要“造福一方”的,却因贪腐而落马了。而公众所追问的是,另外那95%里头呢?是不是还有贪腐的坏蛋?有网友对某地一时间只发现1个贪官,就夸张地跟帖评论“1后面加000差不多”,这说明有人怀疑有95%是贪腐的坏蛋,5%才是好官,完全颠倒了。

    “一把手”的岗位,是腐败高发区,这不是最近一两年的事,过去也是如此。“一把手”只有一个,“副手”则有若干,“一把手”的权力当然是最大的权力,最大的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这是不言而喻的。有专家说,“管好一把手,反腐就成功了一多半”,这有一定道理,但也夸张了,事实上没有专门的制度专管“一把手”,也没有专门的办法监督“一把手”。而且“一把手”清正廉洁,并不意味着副职就廉洁清正。

    有的副职,即使是办事机构的副职,因为有实权,照样会腐败。比如副秘书长这一职位,也已成为腐败“重灾区”,像做过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张泽忠,受贿1701万余元,被判了死缓;还有内蒙古原副秘书长武志忠,因贪污等被判无期;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岳辉,也因涉嫌违纪被立案调查;南京政府原副秘书长汪杨,17次受贿150万元被查处……

    真正可怕的在于,一个偌大的地方,竟然是由一个贪腐的犯罪分子领导着的;更可怕的是,有的地方、有的单位是“一窝端”,这就是说,这一个地方、这一个单位,原来是由一群贪腐的犯罪分子领导着的。这些权力中人,原本立誓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结果却是“随时准备为钱和权力和牺牲一切”,进监狱甚至枪毙也在所不惜。

    广义的95%,无非是指“大多数”的意思,无论是“一把手”还是“副手”。谁都猜想,那95%的“非贪官”中,一定还有贪官,只是他们还没被查处而已。有人期待他们能够“自首下马”,提出“坐等落马,还是自首下马”的问题;其实,对于贪官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自首下马”绝对是极小概率事件,因为他们心中有一杆秤,认为贪官被查处的是小比例、自己被查到的是小概率。

    无论是管好“副手”还是管好“一把手”,道理都一样,就是要约束制衡权力。被称为“公开财产第一人”的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曾呼吁广州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最近他自费出版了《我为反腐鼓与呼》一书——他“鼓与呼”的第一要义就是“官员财产公开”。财产公开是约束权力的必由之路,因为财产公开了,那真是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了——至少,该有95%的官员会这么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