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省 美丽河北]泰华伟业:以“才富”求财富

04.10.2015  19:53

  编者按 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省的定位之一。产业转型升级,靠项目、靠技术,核心是靠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为我们引进人才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贯彻落实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切实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引进、用好京津冀及各地人才,强化人才对转型升级的支撑?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撷了一些企业、地方切实解放思想、引才用才的典型事例、经验做法。从今天起,我们推出“强化人才支撑、推进转型升级新探索”系列报道,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排爆机器人、蛇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巡逻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桌面型3D打印机,智能家居系统、智能装备嵌入式控制器及远程监控器……走进衡水工业新区的一处宁静院落,泰华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一件件智能机器人产品,令人啧啧赞叹。这家2013年4月注册成立的企业,目前已研发出十余款产品,其中多数已经定型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在冀州市西部新区,美丽的衡水湖畔,总投资27.83亿元,占地近1000亩,集研发、装配、展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泰华伟业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速建设。泰华伟业冀州筹建部主任陈宏志介绍说,该项目预计今年底完工,明年上半年投产,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泰华伟业的母公司是衡水泰华集团。提起这家衡水房地产市场的龙头企业,许多当地人耳熟能详。那么,泰华怎么又“跨界”搞起了机器人呢?

  泰华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世宁说,泰华集团奉行的是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的理念。鉴于地产行业发展的局限性,集团近年来一直谋求转型升级,在对市场的不断分析研判中,意识到机器人产业蕴含着巨大商机。

  “机器人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如果说当前是计算机时代,那么未来或将成为机器人时代。”王世宁介绍说,机器人大致分为两类——生产型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泰华主要做后者。“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市场。举个例子吧,单是植保无人机一项,据估计国内一年就有1000亿元的市场,而目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一长”产业,投资密度高、技术水平高、人才要求高,投资回报时间长。

  一家建房子起家的企业,怎样才能“华丽转身”?

  “所以我们要向‘才富’求财富。公司的前期投入,大约60%花在了人才方面。”王世宁说。

   牵手行业“大咖

  一只装满衣物的旅行箱,是丁承君的常备物品。

  去年四五月份以来,天津、衡水两地间的往来奔波,就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我的车几乎每月都能跑1万公里。”他说。

  今年43岁的丁承君,本是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机器人及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如今却又多了两个头衔——泰华伟业总工程师和冀州市副市长。这个国内服务型机器人行业的“牛人”之一,是如何与泰华结缘的呢?

  “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吧。”王世宁介绍说,泰华集团董事长李春岗就是河北工大的毕业生,发展机器人自然少不了倚仗在工大的人脉;而丁教授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很有造诣,也有过创业经历,又是同乡。这让双方沟通起来很顺畅。

  经过反复协商,双方达成了这样的合作意向:丁承君以技术入股泰华伟业,向泰华伟业提供自有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泰华伟业聘请丁承君担任总工程师,负责企业产品结构规划、研发团队组建、技术路径选择等。

  对于技术入股的细节,双方都不愿透露。但丁承君表示,“我不是在这儿打工,而是企业的‘合伙人’。”王世宁也认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真正把事业干成。

  合作谈拢后,又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眼前:作为大学教授,丁承君为企业工作的时间如何保证?如果他全身心投入泰华伟业,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如何完成?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合作双方的能力范围。

  无奈之下,泰华集团将问题反映给衡水市领导,市领导责成市委组织部研究解决。衡水市委组织部经与河北工业大学会商,并报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准许丁承君挂职冀州市副市长,全力推进泰华伟业机器人产业化项目。

  鉴于机器人产业的综合性强,除丁承君外,泰华伟业还向其他一些行业“大咖”伸出了橄榄枝。日本立命馆大学机器人工程系主任马书根教授、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力群教授、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卞学良教授等,也以不同形式与泰华伟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旦人才、技术与资本实现深度融合,必然引爆巨大的创新创造能量。据了解,目前,泰华伟业已申请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正在办理中的还有5项。

   建立招才引才的“桥头堡

  走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发展中心1号楼6楼,一出电梯,泰华宏业(天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的牌子赫然映入眼帘。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泰华伟业在天津设立的“桥头堡”。

  尽管服务型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很吸引人,泰华伟业公司还是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衡水这样的国内三四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而如果招不到足够的适用人才,机器人研发生产无疑就是空中楼阁。怎么办?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天津建设一座“空间站”的想法进入公司高层的脑海。“这样不但能充分利用天津高校多、高层次人才多的优势,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对其他地区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丁承君说。

  着眼于在天津成立研发设计中心,把衡水打造成测试、生产、培训基地的战略布局,2014年,泰华伟业机器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泰华宏业(天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天津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也已正式揭牌。

  “以前只看到邻近天津对我们吸引资金人才项目不利,没想到其实这也可以转化成我们的一个优势。”王世宁介绍说,入驻天津后,泰华伟业也得以享受到滨海新区的扶持政策,比如,研究院近2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就是滨海新区提供的,两年免除租金450万元。更主要的是,这增加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当地一些大学生就业政策也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

  今年26岁的齐大志,就是泰华宏业(天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去年吸引来的人才之一。这名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就申请了专利,目前是研究院的机械设计研发工程师。

  有了好的平台,再加上泰华伟业求贤若渴,一批业内才俊和有志青年陆续加盟。曾供职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开发与调试“远征”系列固定翼无人机的陈巍,担任了泰华伟业无人机部的部长;曾在天津三星通信研究院任职、获过优秀员工奖的赵金龙,担任了软件部部长……目前,泰华宏业(天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已揽才50余人,其中博士5名,硕士20人左右。

  与此同时,公司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目前已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20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联盟。

  在对定型产品继续测试完善的同时,泰华伟业的推广营销工作也已铺开。可用于喷洒农药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已在衡水当地进行了多次推广演示;智能装备控制器引起了不少客户的兴趣;桌面型3D打印机则已在淘宝网上赢得了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