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张北县浇地用水减半 产量不减反增

24.06.2014  10:15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赵红梅 王雪威)仲夏时节,在张家口张北县采访,一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2011年全县农业用水量较上年减少303.85万立方米,2012年较上年减少837.84万立方米,2013年较上年减少784万立方米。

    用水量逐年下降到原来一半的同时,2011年以来,作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最大的用水行业——错季蔬菜产量不减反增,菜农人均收入年增上千元。

    更为可喜的是,地下水位也开始慢慢回升。从2012年5月到目前,全县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米。

    增产增收与节约用水本是一个两难选择,张北是如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呢?

     改变大水漫灌传统灌溉模式,引入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新技术

    眼下,正是坝上错季蔬菜移栽的好时节,张北高效节水蔬菜基地一望无际,记者见到淡黑色的地膜上面嫩绿的菜苗随风摇曳,地膜下面每隔十几厘米一个的滴灌孔直达小苗根部。

    “这是我们蔬菜产区推广的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该县水务局局长乔河介绍,高寒、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张北县的基本县情,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1/5,亩均耕地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10,年平均降雨量仅35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无霜期短,农牧结合是张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十几年前,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放牧被禁止,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错季蔬菜上。

    “之后,全县蔬菜种植发展迅猛,2011年已发展到19万亩。但是,很快问题就来了,蔬菜是高耗水作物,而农民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耗水严重,灌溉用水占到全县总用水量的80.6%。”乔河介绍,由于灌溉方式粗放,多年以来,张北差不多每年都超采地下水3500万立方米。2011年以前,全县地下水位以年均30厘米的速度下降,蔬菜种植区的水位年下降幅度更是高达1.5米。河道断流、淖泊干涸、水库见底,局地树木成片枯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水资源不足的现实不可回避,农民增收的愿望同样不能忽视。”乔河说,为在农民增产增收与节约用水之间找到平衡点,2011年张北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点,改变大水漫灌传统灌溉模式,引入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新技术。

    当年,1.3万亩采用膜下滴灌的错季菜试点成功,比管灌亩节水一半(120立方米),比大水漫灌节水480立方米。

    小面积示范成功的技术如何大面积普及?县里决定:以稳定水浇地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探索用水新机制。

     建立定额管理新机制,引导农民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

    在副县长方士武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了刚刚印发的“整治非法打井督查通报”,点名批评了3家企业和一家养殖场非法打井行为,并责令制止。

    “要真正改变无节制用水的习惯,首先必须在源头上动真格。”方士武介绍,县里出台规定,凡是地下水位出现持续下降的地方,强行限采,不准打井。其它区域,谁想新打机井,都必须有审批手续、水资源评价结果和取水许可证,三者缺一不可。执法部门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者立即取缔。

    管住了井的数量,也要限制用水量。“刘荣24亩地,用水定额2880立方米。刘志运14亩地,用水定额1680立方米……”在坐落于田间地头的馒头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豆腐窑村的用水定额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