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养老机构调查:仅靠退休金住不起养老院

18.01.2015  12:09

    近日,记者从张家口市民政部门获悉,张家口现有人口468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68.8万,占总人口的14.7%。据了解,与河北省其他城市相比,张家口的老年人口算是较高的。据张家口市民政部门数据显示,全市已经在运营的各类养老机构160家,养老床位2万多张,民办养老机构59家,床位达到7500张。正在建设的民办养老院12家,正在规划的9家。

  面对每年养老机构递增的数据和规模档次的提升,养老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想选择一家合适的机构养老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张家口养老机构调查

  仅靠退休金住不起养老院

  萱萱是本报记者曾接触到的一位35岁女性,目前,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负重期。她的父亲,三年前患脑梗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很大制约;2014年3月,病情再一次加重,全身瘫痪、失语、鼻饲,母亲早早过世,家中实在无人伺候,只能忍痛将病重的父亲送去养老院。根据父亲的病情,又结合自己的情况,萱萱决定为父亲选择一家医护合一的养老机构。她对记者说:“因为父亲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已完全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选择一家管理和服务都好、且有医院的养老机构。

  最初,萱萱考察的是市区内的一家社区养老机构,在这里,老人们一起生活,打打牌、唱唱歌,一日三餐也还不错,服务也比较全面,洗澡、理发全部提供。价格也比较合适,自理的老人每月只需1200元,半自理老人1700元,全托老人可以自己吃饭的1800元,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是2200元。而萱萱的父亲符合2200元这一档。萱萱告诉记者,父亲是企业退休职工,每月的养老金只有2100元,除去平时的医药费,也就勉强能住这样的养老院。这里配备了一名医务人员,负责每天给老人服药,但像萱萱父亲这样病重的老人,因为没有医疗设备,同时医务人员也不具备治疗的能力,所以萱萱只能选择放弃。她发现,社区养老机构其实更适合身体能自理的老人。

  最终,萱萱选择了一家医护合一的养老机构。萱萱告诉记者,这家养老机构是张家口市一所高档的老年公寓。整个公寓配套相对齐全,有餐厅、超市、活动室等,像星级宾馆一样。老人居住的房间有单人间和双人间两种,都在15平方米以上。一日三餐搭配的也合理,正餐不重样,不吃剩饭。最关键的是,这间老年公寓配备一所一级医院,都在一个楼内,上下楼有电梯,每层楼都单独配一名专业护士,病重不易挪动的老人需要治疗,医院的医护人员服务到床前。护工也都经过培训持专业护理证上岗。

  这样的条件,像萱萱父亲这种情况,每月需要2700元。不算另外的医药费。这个费用足足超出了父亲的退休金600元,这部分钱只能萱萱来补贴。萱萱的父亲在这里住了半年。后来萱萱得知,在这里养老的老人大多是公务员、老师等退休金较高的。因为这里双人间床位费起价就要1700元,护理费每一个等级增加500元。

  养老机构遭遇发展瓶颈

  作为老人和老人的子女,当然愿意选择硬件软件都好的养老公寓,但是口袋中的钱往往把人们拉回现实,最终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公寓。

  高档养老公寓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一定很赚钱,开办养老公寓的经营者却也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难言之隐。

  宣化夕阳红老年公寓是张家口市开办相对较早的一所民办养老机构。该院院长李伟坦言,这一投资1400万元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仅有45%。考虑到城市总体生活水平和政府提倡的降低老人入住门槛的要求,入住收费几年来并没有大幅上涨过,但人员工资的上涨,加上煤、水、电费,以及各种日常开支,确实支出不菲。开业10年来,亏损了100万元。他还介绍,由于常年亏损,使得无力加大对医疗、健身、人员培训等软硬件的投入力度,形成了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

  近日,记者从张家口市民政部门获悉,张家口现有人口468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68.8万,占总人口的14.7%。高档养老公寓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一定很赚钱,开办养老公寓的经营者却也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难言之隐。

  张家口养老机构调查

  不止是宣化夕阳红老年公寓,记者走访多家民办养老机构后发现,相关经营者都在诉说同一个话题:要赚钱很难。“总体来说,张家口市的25家民办养老机构中,一半盈利,三分之一亏损,剩下的勉强维持。”该市老龄办科长谢占福这样说。

  张家口市高新区春雷老年公寓的开办者耿春雷热心慈善事业。他说:“我开办养老院,是偶然的机会看到很多老人老无所依。因此,对我来说赚钱不是第一目的。

  据耿院长介绍,该院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高级单间、双人间、三人间,共200多张床位。目前,所有的床位都已住满老人,排队准备入住的老人还有60余人。他同时介绍,二期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虽然该养老机构入住率很高,但由于投资大,人员工资高,还需偿还银行贷款,他们只是略有收益。他还介绍,社会上有人知道养老机构的艰难处境后,纷纷捐款捐物。今年,张家口市中庆绒毛制品有限公司给他们捐助了100套羊绒被,还有的单位和个人送来了新鲜的无公害蔬菜。

  耿春雷觉得,虽然社会养老事业受到了社会各层面的广泛赞誉,但护理老人这项工作却并没有受到认可。“年轻人嫌脏,中年人难为情,年龄偏大体力难支,还有的受社会风气影响不愿意干,造成目前护理人员奇缺的现状。尽管都是3000多元的高工资,逢年过节有补贴,但公寓的护工还是换了一拨又一拨,在这里干了两年以上的护工非常少。

  李伟院长同样为招工头疼,现在护理人员非常难招,即使是通过新闻媒体、发放传单、熟人推荐等多种形式,也很难招到,侥幸招到具有一定护理水平的人员也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等问题,尽管如此还不能嫌弃,还要“”着干。所以招到一个好的护工就像淘到宝一样,引导培训,给他各种待遇,让他尽量能长期干下去。

  据该市老龄办科长谢占福介绍,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会进入到这一行业,他们将不断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民办养老机构还面临生存风险

  采访中,许多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称,公办养老机构改善硬件条件动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元的资金,而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也许只有几十万、几百万元,实力相差悬殊。同时,公办养老机构享受比民办养老机构更多的国家优惠,比如煤补、床位补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开源节流,在养老机构的空地上搞种植、养殖和出租空闲房屋补贴经营。

  其实,民办养老机构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各民办养老机构与老人签订的合同没有统一的样本;无行业协会,向政府部门传递话语的声音较弱;机构内部的医务室不能使用医保卡;途经养老机构的公交车,没有设站……

  此外,作为一家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民办养老机构,李伟感到,养老服务属于高风险行业,特别是面对许多疾病缠身的高龄老人或失智、失能老人,风险非常大。所以特别盼望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办法,让临终关怀这样的高风险护理机构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谢占福科长介绍,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相信在“十二五”期间,民办养老机构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建设会有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引导各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周到。与此同时,对于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不能保证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养老机构,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还将对其坚决取缔。

  纵深

  未富先老,“银发贫困”加剧

  去年国庆长假前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数据说明问题: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统计口径是,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这样的状态在我国一直存在。比如,老年人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阶段只好去养老机构,但这类养老机构的费用基本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而企业职工每月的平均退休金不过2000元左右。”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接受采访时表示。

  对此,清华大学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即老即富准备不足。这首先体现在未富先老,人均GDP水平未达到1万美元即进入老龄社会;其次,未备先老,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养老难困扰着2至3代人;再次,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劳动人口(15至64岁)就业参与不足,加之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再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当这个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记者采访获悉,2014年中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城镇78岁),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但为了便于比较,清华大学的《报告》则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将比本报告更加悲观。“事实上,1万美元是一个国际标准,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中国在远未达到这个经济水平之前就已早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唐钧表示,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社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