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滦掘文化“新矿” 老厂房改建中国音乐城

09.09.2014  22:57

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游。 董泽民摄

阅读提示

堪称中国煤炭工业“活化石”的开滦,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存。

这些文化资源成为开滦转型发展进程中一笔难得的财富。自2008年开滦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经过几年的培育,开滦文化产业已经步入开创发展期。

审视开滦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可以发现,通过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利用“保护与展示”、“改造与再利用”、“创新与提炼”等多种手段,一个符合开滦实际、彰显开滦特质的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正凸显出来。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王博 通讯员 李晓辉[唐山报道]

珍贵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建设企业博物馆群落

没到过开滦博物馆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一家企业博物馆,怎么会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有两万余件藏品,规模比一般地级市的博物馆还大?但参观后,很多人都会慨叹:对比开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一个博物馆的展出量还不够。

位于唐山新华东道54号院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这个城市中心闹市区一片难得的静谧之地,开滦博物馆就坐落其中。拾级而上,眼前是六根白色的高大立柱、砖红色的墙体凸显历史感,据说开滦博物馆的建筑外形既吸收了开滦天津矿务局大楼的元素,又融进了开滦绞车房的建筑风格。47件国家一级文物、72件国家二级文物、326件国家三级文物都收藏在其中。

一个透明展柜里,一张A4纸大小,白纸蓝字,盖着红印章,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单据单独陈列着,上面印着“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几个字。

这是‘开平老股票’,是迄今存世最早、保存完整的中国股票,已经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开滦博物馆第一件镇馆之宝。”讲解员说。

据了解,开滦的前身开平煤矿不仅是“官督商办”的股份制企业,也是中国最早一批上市公司,开平矿务局于1878年建立后就制定了招股章程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开滦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都是国家一级文物,除了开平老股票,还有开平矿务局于1881年秘密修建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时从英国购进的铁轨,1901年后开平煤矿实行西方复式记账方式使用的羊皮蒙面大账本。”讲解员说。

开滦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我省第一座企业博物馆,不仅要研究如何保护文物,还要研究展示手段的创新,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

煤是怎样产生的?”参观后,很多人对此印象颇深。随着四周的帷幕缓缓落下,音效逐渐增强,360度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植物遗体转化成沉积岩的过程。

一位从长春来唐山旅游的参观者说:“开滦的悠久历史和影响力,使这座博物馆不仅记录了开滦煤矿首开中国近代路矿之源的历史踪迹,还囊括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史、唐山城市发展史。

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文化和工业遗存为建设开滦博物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开滦集团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王立新认为,将这些资源保护并展示出来,就是对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据了解,开滦博物馆于200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展品几经更新,最近的一次在今年2月,美国前总统胡佛收藏的康熙冰梅纹将军罐、150张记录开矿之初场景的珍贵历史照片首次与公众见面。

开滦博物馆只是目前开滦文化产业版块中属于博物馆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离开滦博物馆仅有几百米远的老唐山矿厂区还有两个分展馆,“中国第一佳矿1878”和“电力纪元1906”,分别依托中国大陆第一座采用西方现代采煤技术的唐山矿一号井和中国北方最早的火力发电厂——开平矿务局林西矿发电厂建成的。目前,两个分展馆也已对外开放。

开滦博物馆群落的特色在于空间的原始性。”业内专家评价说,开滦博物馆群落利用原址修建达到了原汁原味、原景重现的展出效果。

在开滦的计划中,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展示具有多重维度。

今年4月10日,开滦蒸汽机车观光园项目通过专家论证,这标志着开滦开始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该项目紧邻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的源头旧址,依托历史遗迹,充分展示中国近代铁路交通的开端,尤其是将重现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大罢工等历史场景。”王立新说。

近日,开滦还提出开发建设“红色遗址纪念园”的规划设想。其中,利用开滦党组织于1922年建立的史实和历史老照片,复建“河北省最早的党支部——开滦唐山矿党支部”成立旧址项目备受业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