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曾四次临危受命

01.09.2014  14:18

     编者按 :《世纪风采》发表文章《“一代名将”李天佑的传奇人生》。文中记述开国上将李天佑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了湘江阻击战、直罗镇、东征、西征、平型关、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他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英勇果敢,指挥灵活,善打硬仗,曾7次负伤。摘编如下。

    1934年10月8日,红三军团到达宁都以南地区,进行战略转移。当军团主力渡过信丰河,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当红军通过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突围的战略意图,遂调集25个师编为五路军,沿湘江两岸构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能否突破湘江,冲出国民党军重围,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

    11月26日,李天佑第一次临危受命,军团命令他和政委钟赤兵率第五师第十四、第十五团,立即赶赴灌阳的新坷阻击广西国民党军,保证红军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红星”纵队渡湘江。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三天至四天”。

    李天佑和钟赤兵深感形势严峻,责任重大,急速率领部队急行军赶赴新坪,抢先占领山岭,构筑阻击阵地,并与参谋长胡浚一起根据地形认真部署兵力。28日,广西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师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从灌阳向新圩第五师前沿阵地发起进攻。面对数量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李天佑坚定沉着地指挥部队凭借有利地形奋勇抗击,逐个山头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争夺,一天打退国民党军几十次冲锋。广西国民党军正面进攻受阻,遂以一部兵力从侧翼迂回,第五师2个团腹背受击,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29日,广西国民党军第二十四师和第七军独立团,在飞机、炮火支援下加入战斗,战斗更加残酷激烈。红军战士与广西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战,终因寡不敌众,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为了夺回失去的阵地,红军反复厮杀,伤亡惨重。30日,第五师继续阻击广西国民党军进攻。此时,第五师2个团伤亡已达2000多人,师参谋长胡浚、第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壮烈牺牲。李天佑和钟赤兵屹立在离前沿不到1000米的指挥所里,抑制悲愤调整部署,果敢地指挥部队坚守阵地,顽强阻击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同日午后4时,中央机关及军委纵队全部渡过湘江,第五师才奉命撤出战斗。

    1935年11月下旬,刚刚参加完直罗镇战役的李天佑调任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刘亚楼,政委萧华。为发展与巩固陕甘苏区,建立牢固的抗日根据地,1936年1月31日,西北军委在延长县城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出东渡黄河作战。李天佑第二次临危受命,2月20日,东渡黄河战斗开始。红一军团以第二师第五团为先头,乘夜暗开始渡河。李天佑主动要求到先头部队,加强指挥。战斗打响后,他直接指挥第五团以勇猛果敢的行动,在延长附近的预定渡河点实施强渡,一夜间突破国民党军阎锡山部队的天险河防,控制了河东滩头阵地,并积极扩大渡河场。国民党军为防堵红军东进,在红军抢占有利阵地的同时,国民党晋绥军独立第二旅抢先占据吕梁山,并东出要冲,其先头第四团加强1个炮兵连于25日黄昏进入关上村。红一军团首长决心乘其立足未稳予以歼灭。26日上午,军团以一部兵力监视、包围关上村之第四团,并截断其与旅部和第三团的联系。下午,以第二师和第一、第四师合击关上村守军,将该团全歼。国民党军独立第二旅旅部和第三团向汾阳撤退,第一、第四师跟踪追击,于27日在距关上村约25公里之郭家庄附近将其大部歼灭。3月10日,李天佑在红一方面军和第二师首长指挥下,继续与先头团第五团指战员一起,在兑九峪、阳泉曲地区,配合兄弟部队与从北南东三面向逼近红一方面军的国民党晋绥军第二纵队作战,重创该纵队2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