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西来地生金 ——邯郸县建设紫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纪实

31.12.2014  10:37

    滏水东渐,紫气西来。

    冬日,虽已百木凋零,但俯瞰邯郸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紫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却异常亮眼:田间水泥路纵横交错,防护林带排列整齐,农田电网凌空飞架;蓝莓园、牡丹园、核桃园、葡萄园星罗密布,林果种植、旅游观光功能基本显现……

    示范区建在紫山周边,依托紫山、古石龙、赵王陵、圣井岗、吕仙祠五大风景区,对景区周边田地、丘陵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引进、扶持特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为善始善终将这项惠民工程办好,邯郸县在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目标不变,激情不减。如今这片土地已成为惠及群众的“希望之田”: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公司等农业经营大户20余家,流转土地1.2万亩,撬动社会投资2亿元,安排当地劳动力就业650名,涉村集体、农户年直接总收益3000余万元。

    开荒辟地,贫瘠土地换颜

    紫山的名气很大,史书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诗句。

    然而,紫山地处丘陵地带,田间道路崎岖坑洼;灌溉条件差,渗水严重,致使贫瘠的土地每年只种一季农作物。

    如何使这块土地变成农民的“致富田”?邯郸县的决策者认为:先从最基础的工程做起。2013年5月至10月,承载农民致富希望,邯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组织协调向省申报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项目。2014年3月,该县农发办开始跑省市,组招标、联农户、引产业,全面启动了农业开发改造工程。

    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区共投资3603万元,主要对紫山周边郭窑、黄窑、高窑、工程等8个村、2.6万亩丘陵田地,实施“山、水、路、林、电”综合治理。经过300多个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工作,项目区治理工程已完成过半。

    项目区整修田间道路36公里,除了1公里砂砾石硬化,其余均进行了高标准水泥硬化;

    栽植农田防护林4.6万株,造经济林700亩,营造荒山片林220亩、荒山侧柏5000株;

    增设变压器18台,埋设地下电缆11km,架设10kV输电线路4.5km;

    更新配套机井29眼,旧井配套13眼,在杂粮基地和大田作物种植区铺设地下防渗管道110km;

    在核桃基地、花木示范园、设施蔬菜示范园、林果采摘示范园,安排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微喷200亩、滴灌400亩、小管出流1000亩;

    维修小型塘坝5座,新建蓄水池9座。

    如今,平坦的沙石路一直通到地头,两旁树木成行。一个“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综合示范区横空出世。

    大园小园,园园相依相连

    紫山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进驻和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邯郸县农发办主任张胜杰说:“示范区要长足发展,带富农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引进和发展主导产业,这才是农民增收的‘发动器’”。

    按照“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该县引导农业经营大户到示范区参观考察、投资创业,发展园区经济,聚集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大园套小园、园园相依连”。

    在产业引进上,该县突出示范区定位,引进和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经营大户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农户与企业牢固的利益关系体。

    为吸引产业业主落户示范区,互惠共赢,邯郸县农发办结合三陵乡党委、政府,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对土地经营权进行规范流转,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先期推进部分土地整治工程,一方面动员一切关系引导农业经营大户、市场成功人士进区考察、投资创业,实现“落地一户,整治一片”。县农发办积极与乡、村协调对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引导聚集社会各方资金投入开发,将产业项目发展与村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现有农林渔牧产业和水利、交通设施相结合,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实行立体生态种植、养殖,形成大园区、小业主互促共赢的开发格局。

    截至目前,已有沃佳蓝莓等20余家公司、经营大户落户示范区,整合部门资金和撬动社会投资2亿余元,发展林果种植、旱作农业、林下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优质蓝莓、葡萄、核桃、中药材、油牡丹、旱作谷物、名贵林木等20余个规模种植园;正在建设休闲垂钓、民俗观赏、滑雪拓展、跑马场等娱乐区;结合现有紫山、古石龙、赵王陵等旅游景区,一个集林果、旱作谷物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成型。

    华源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王理事长说:“县农发办在我们家乡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我的生意想做不好都不行啊!

    春华秋实,获得丰厚回报

    “2015年我们农场将对外开放营业,用工优先招用本地村民。”邯郸市沃佳蓝莓有限公司徐经理高兴地说。

    据介绍,蓝莓园、葡萄园等小园区每天高峰时用工达到100余人,涉及农户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还有在家门口打工的收入,加起来平均每月达2000余元。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2.6万亩土地上,实现土地流转1.2万亩,土地年直接收益1500万元;以农业开发带动二、三产业服务从业人员2000余人。通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在示范区内建基地,上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农户2000户,新增利润3000万元,户均增收1500余元,人均增收300余元。

    科技推广让土地“生金”。邯郸县农发办乐当“红娘”,帮项目单位和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常年聘请河北工程大学、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到项目区指导工作。示范区引进优质谷种、葡萄、核桃、名贵苗木等20余种新品种,示范推广“谷子旱作农业高产栽培管理技术”3000亩,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1000人次。

    为达到高效节水,示范区引进了河北工程大学承担的高科技智能化控制节水示范推广项目,覆盖土地9800亩。通过远程双控,对农用井水泵用水量、取水量及各产业园区土地墒情进行准确监测,上传专家,远程指导。示范区内丘陵谷子、小麦、玉米、核桃等作物产量、质量明显提高。

    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紫山示范区的建成,让周边村群众较早告别了一家一户松散型生产经营模式,正在逐步转变为相对集中的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