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最后一百米”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及我省广阔乡村

27.12.2018  18:52

  实施近20万个项目,投资257亿元,受益村累计达到19.4万个,受益人口2.5亿人次——这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我省落地10年的成绩单。

  受益该项政策,昔日一条条“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乡村泥泞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柏油路,街道两边绿树成行,夜间出行灯光明亮,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身边水、电、街道的改善中体会到获得感。

  10年建设 带给农村可喜变迁

  “以前我们村道路坑洼不平、破烂不堪,进出都很困难。尤其到了雨季,每家每户离开胶靴就出不了门,娶亲的婚车到村里要拖拉机拉拽。老百姓的粮食运不出,只能化整为零,卖给商贩,每斤比其他村要低5分钱。”日前,回忆起村子过去的状况,深泽县侯村71岁的村民王建申感慨地对记者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让侯村变了模样。侯村村党支部书记史建平介绍,自2008年以来,该村共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次,村级道路硬化项目5个,共硬化村内道路6063米,总面积24252平方米,便道砖铺设3400平方米,路灯190多盏,文化广场2个,打饮水井1眼,项目总投资287.7万元,其中村民筹资和其他投入56.04万元,财政奖补231.7万元。

  “每次修路村里可热闹了,村民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就怕这项他们自己决定的项目完成得不好。哪块路修得慢、哪段路质量不好,他们都向村委会汇报。”史建平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运作全程公开透明,群众监督无处不在,确保了每一分钱都花到正地方,并且效益最大化。

  侯村昔日的泥土路,现在已变成车来人往的坦途,村里的车辆也多了起来,拖拉机、汽车进进出出,农产品好卖了。投资商发现了这里肥沃的土地,总投资6000万元、核心区占地1500多亩的军创原野现代农业园项目已落户,实现了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村民打工就业问题解决了,仅此一项每年就给村民带来165万元收益。

  侯村还利用村南的一个大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资21万元建成了一座22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聚到这里唠家常、下象棋,村里还自发组成了6个舞蹈队,晚饭后在广场上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群众做主 让农民自议自建自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国家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后,为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施的一项新的惠农政策。2008年,在河北、黑龙江、云南三个省开展该项政策试点,2011年起在全国推开。

  据统计,2008年我省各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7.5亿元,2011年安排资金14亿元,2012—2017年连续6年财政投资保持在20亿元以上,切实弥补了公共财政对村级基础设施的投入空白。10年来,全省累计投资257亿元,各级财政安排资金170亿元,带动村民筹资51亿元,其他方面筹资36亿元,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多元化投入格局,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贺志认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将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以村民为中心”,通过自下而上的运作模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精准度。

  阳光操作 让百姓明白干部清白

  过去村子环境脏乱差,深泽县北中山村村干部在村内没有威信,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启动之初,由于对政策不了解,村民对筹资有所抵触,不愿筹资。通过村干部的各种宣传讲解,项目筹建财务的各项公开公示,村民们对“一事一议”工作有了新的认识。10年来,该村共争取各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00余万元,带动集体投入、村民筹资、社会捐助400多万元,村容村貌有了巨大变化。

  在无极县郭庄镇西牛村,石家庄市财政局综改办主任郑运平指着村内的“建设项目公示牌”介绍:“这种公示牌可以体现项目建设时间、资金数额、项目工程量等内容,我们还要求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进行照片留存,让群众明白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村民代表参与验收,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贺志介绍,10年来,我省通过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不仅促进了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还形成了一套村民主体、多元投入、程序规范、透明民主的村民信得过的运行机制,将政策交给基层,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搭建了一个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村里公益事业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怎么管,全都由农民说了算;另外,养成了一个公开透明操作的好习惯,让百姓明白,让干部清白,推进了农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烟成群 马磊 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