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托底”——河北财政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纪实②

06.12.2016  22:41

  “多亏了它,孩子终于能出去上大学了

  在河北省阜平县天生桥镇东下关村,小朱算是个“名人”。在这个山区里的小村庄,他是不多的走出去的大学生。2014年考入西北大学机械系,足以令整个家庭为他感到骄傲。

  “孩子不容易,我得乳腺癌6年了,从初中起,学习、生活上几乎所有的事都是靠他自己,还要带着妹妹。”说起孩子,51岁的魏清飞很是愧疚,“前年孩子考上大学,却来不及高兴,因为一年5000块钱的学费和每月的生活费当时都没有着落。

  一边说着,魏清飞一边打开了屋子一角的柜子,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包着的原来是一张助学卡。

  “多亏了它,孩子终于能出去上大学了。”魏清飞说。

  在阜平县,每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有一张这样的助学卡,每个学期开学之前,卡片里会收到一笔助学款用于缴纳学费。2015年6月,阜平县出台了《阜平县贫困学生救助试行办法》,由县财政列支1300万元预算资金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并成立救助办专门负责贫困生救助工作,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幼儿园至升入本科二批及以上院校的贫困学生全部纳入县级贫困学生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魏清飞家是河北加大教育扶贫等综合扶贫的一个缩影。

  阜平县财政局副局长甄国平告诉记者:“当前阜平实现了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从幼儿到大学学生群体全覆盖。”据他介绍,具体救助标准为,幼儿贫困生按收费标准免除幼儿贫困生当年保教费;小学贫困生每生每学年1500元;初中贫困生每生每学年2000元;高中贫困生每生每学年6000元;职中贫困生每生每学年5500元;特教贫困生每生每学年1500元;贫困大学生重点是对当年升入本科二批以上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救助,救助标准每生每学年12000元。

  自2015年8月份启动贫困生救助工作以来,阜平县共救助应届贫困大学生58名、救助贫困中小学生2841名,共发放救助资金778.49万元。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建立了从幼儿园到中职学校和大学的全链条、全方位资助体系。继续补助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免除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学费。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现对贫困家庭高校学生全覆盖等。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为脱贫攻坚托底、“输血

  近两年来,河北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途径,增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为脱贫攻坚托底、“输血”。因为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来说,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设施的匮乏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到位。

  阜城县财政局局长刘峰介绍,2015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设立基础设施扶贫专项基金,用于贫困村建设。按照“统筹安排、专款专用、集中投入、精准攻坚”的原则,整合农林、水务、国土等部门涉农资金,建立“扶贫资金池”,专项投入扶贫事业。积极推进乡村公路建设攻坚工程,到2018年,将完成600公里乡村公路修建。每年把不少于50个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到2020年,贫困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投资2900万元完成154个帮扶村的农电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供电线路258公里。通讯信号及宽带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4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

  据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贺志介绍,省财政支持每年将不少于1000个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范围,在5年内分期分批全部纳入。

  为了防止贫困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河北各地也采取了相应举措。

  阜城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建立新农合大病再补偿基金;县乡医院全面普及扶贫病房,坚持“一免四减”,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威县将近2万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对贫困人员参保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资助;对需要长期服药或长期门诊治疗的,按大额门诊最高限额标准报销;对贫困群众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个人自付超过5000元的,由民政部门按医疗救助政策予以救助。自2016年1月起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扶贫标准,实行“两线合一”,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低保、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并根据物价上涨水平每年进行调整。

  阜平县财政每年拿出1800万元补偿基金,建立了农村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再次补偿机制,对参合农民在新农合基本报免和大病保险补偿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报销,目前已对872名患者进行了再次补偿。农村低保实行“提标扩面”,全县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由2012年底的7908人扩大到3.43万人,补差由原来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60元。

  省财政厅社保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财政对大病保险等向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倾斜,起付线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保障限额,自2016年起,最高保障限额提高到3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因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给予门诊救助。

  金融“进村入户”完善“心血管系统

  金融,就像人体为全身输送血液和营养的心血管系统一样重要,但却一直是农村致富和扶贫的“痛点”。在省市两级的支持下,阜平县通过积极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将“毛细血管”延伸到农村和贫困农户,试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在阜平,成本价格损失险这一颇为专业的名词对于贫困户来说却不再陌生。

  平阳镇王快村村民林二小去年花了近2.4万元给自家700头羊上了成本价格损失险,因为当年羊肉价格下跌,又逢疫情,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了5万多元,基本抹平了损失。

  “羊病死后,保险公司回收起来,按着成本价赔我,价格一旦不行,保险公司也赔我成本价,放心多了,借款也敢借了,今年市场不错,我准备再多养100只,也全都上保险。”林二小信心十足地说。

  2013年以来,阜平县探索“保险+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成本价格损失保险,专门保护肉牛、肉羊、核桃、大枣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

  据阜平县金融中心主任杜金利介绍,贫困户的保费,由县财政出60%,老百姓自掏40%,有效提高参保的积极性。政府和保险公司保费5∶5分成、理赔5∶5分担,核查定损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实施,赔付率为95%。

  保险先行,贷款跟进。阜平县政府与银行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扶贫信贷机制。设立了1.5亿元的担保基金,引导合作银行按1∶5的比例投放惠农担保贷款。农户通过“三户联保”,可获得5万—10万元贷款,此举大大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热情。

  天生桥镇龙王庙村的李春平是贷款的获益者。“家里地少人多,我从十年前就出去打工,家里依然年年是贫困户。去年,我家流转了一亩多的土地,承包了3个大棚,从5月到10月,不到半年的时间,10万元的贷款本钱基本回来了,剩下的就都是我家的纯收入了,十几年,终于脱贫了。

  2015年10月,阜平县经过多方走访和实地调研,决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健康阜平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的主导产业,不仅斥资3.6亿元建设食用菌核心园区,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农户入股经营。

  园区负责人给记者细细地算了一笔账:“承包大棚的资金由政府担保贷款提供,菌棒成本由公司和承包户各承担一半,投产时每个菌棒政府还要一次性提供0.5元的财政补贴,公司还会给每个菌棒发放0.8元的管理补贴。每个菌棒的成本大概3.55元,承包户每个菌棒付出的实际成本仅0.5元,一个大棚的成本也只有8300多元。

  “我们和公司的销售收入对半分,今年一个菌棒产的香菇能卖到4元左右,我一个大棚的纯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李春平难掩心中的欣喜。

  不仅如此,由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及企业的优惠让利,经营大棚农户有四项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户均每年收入2200元;二是承包大棚发展食用菌产业收入,户均每年估计增收6万元;三是日常务工收入,人均日工资60元到100元不等;四是股金收入,贫困户用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企业还本付息,每年分红3000元。李春平已经成为典型的“四金农户”。

  目前,阜平县已经实现了农业保险对主要种养产品的全覆盖,目前已开发了大枣、核桃、肉牛、肉羊等17个商业保险产品,对每个产品实现三个险种的全覆盖,包括灾害险、产品质量责任险和成本损失险。

  阜平县是怎么做到的?杜金利介绍,阜平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包括县金融服务中心、乡镇金融工作部和村金融工作室,为金融扶贫奠定了组织基础。县金融服务中心负责全县金融扶贫管理服务工作,指导乡镇金融工作部开展贷款和保险各项业务。乡镇金融工作部依托乡财政所,主要负责进行政策宣传培训、审核项目相关信息、开展贷款和保险各项业务、建立诚信档案。村金融工作室依托村两委核实项目相关信息、监督资金使用、进行诚信信息采集。通过上述举措,解决了过去农村金融“没人办事”的难题。

  2015年,阜平县财政补贴保费391万元、理赔183万元,共计500多万元。预计今年两项合计将达到2000万元。

  在上述多种措施的作用下,阜平县的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50.4%降到了目前的30%,4.8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15年的5820元左右。

  在威县,金融扶贫也是风生水起。威县通过担保公司的形式,为贫困户、农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融资进行担保,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贷。威县还创新开展“公司+农户”授信模式,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的贷款额度。创新开展公职人员担保贷款,实行“1个贫困户+多个公职人员担保”贷款模式,单个公职人员最高可担保贷款10万元。他们还正式运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对贫困户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给予不超过贷款基础利率的贴息补助,对扶贫龙头企业不超过300万元、扶贫农民合作社不超过100万元贷款给予不超过3%的贴息补助。(刘国旺 傅博 和辉 刘丁雷 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