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再创新辉煌 为实现“三个努力建成”而奋力工作 ——焦彦龙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时的讲话

26.01.2016  15:54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唐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共商唐山“十三五”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中共唐山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唐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钢铁、煤炭、水泥、采矿等传统产业市场需求不振、价格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坚持“实干兴唐”,奋发作为、苦干实干,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全市经济企稳向好,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加速崛起,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城市经济繁荣发展,县域经济增比进位,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和决策,尤其是“32239”总体发展思路,是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符合唐山实际的。我们必须保持定力,不仅要在今年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而且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结果,其中也凝结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抓实九大增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划“十三五”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市政协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协调有方,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履职尽责、务实创新,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卓有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对市政协一年来的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中共唐山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唐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三五”时期的唐山,既面临着挑战,更有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换到中高速,对我市以生产基础原材料为主的传统产业带来新挑战,我们必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我市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等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抢抓机遇,打好“京津”和“沿海”两张牌,我们一定能实现唐山“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再创唐山发展的新辉煌。

  “十三五”是唐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是唐山再创辉煌、建成沿海强市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为唐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唐山“十三五”的发展,必须紧紧瞄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在“三个努力建成”上迈出大步伐。

  第一,要发挥沿海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上迈出大步伐。沿海优势就是开放优势。去年11月15日,有史以来第一艘40万吨级货船驶入渤海湾,停靠在曹妃甸港区;去年底张唐铁路建成通车,使曹妃甸港的腹地拓展到内蒙古、新疆、蒙古国、俄罗斯,让曹妃甸成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要立足交通区位、沿海有港优势,借力京津冀区域功能重构和布局调整,扩大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把唐山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要完善“东出西联”大通道,让唐山沿海成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拓展海上通道,加快把唐山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要打好“沿海”和“京津”两张牌,加速发展临港产业。依托沿海优势和重点企业,突出曹妃甸区、海港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引进以日韩为重点的外资企业,大力引进京津投资和关联企业,推动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加快发展大港口、大钢铁、大电力、大化工、大制造、大物流等临港产业,努力把曹妃甸区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把海港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工业经济强区和中国北方生产性物流基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要建设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功能区,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的门户。用好协同发展示范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等“金字招牌”,抓住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等大型合作交流活动的契机,争取天津自贸区政策向我市延伸,全方位扩大开放,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力争到2020年,沿海板块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30%,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以上,集装箱达到500万标箱,唐山港与天津港共同组成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曹妃甸成为自贸区域,曹妃甸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基本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第二,要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在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上迈出大步伐。我市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市场需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这是唐山实现新发展、再创新辉煌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重要任务,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企业“1+1”技改工程,果断处置“僵尸企业”,下大力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推动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向绿色、高端、集约、高效方向转变。要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促其尽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要把做大做强开发区(园区)作为主要载体,突出全市34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项目招商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配强班子,突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让各开发区成为最有活力、服务最优的地方。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都要达到20%以上,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规模总量大、关联程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根本支撑,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实企业“登台阶”计划,推动个体户向小微企业迈进、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迈进、规模以上企业向大企业迈进、大企业向大集团大公司攀登,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广泛深入地开展对标活动,引导各级各类企业瞄准同行业最好的企业全方位对标,全面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紧靠京津的优势,在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上迈出大步伐。“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按照“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认真贯彻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加快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强市,努力成为京津冀东北部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我们要在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下谋划推进唐山城市发展,不断优化层级结构和空间布局,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到202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8万,7个县城建成区面积 25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17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我们要搭建好对接平台,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港经济开发区、各县(市、区)产业园区等“八大平台”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市各县(市、区)发挥优势,明确重点,主动出击,在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全面深化与京津合作,推动协同发展遍地开花、处处结果。我们要以举办2016世园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拓展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大力实施绿美亮净工程,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增强区域资源配置和聚集辐射能力。在城市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彰显城市品位和历史文化特色,让城市更靓丽、更宜居,给人留下深刻的“唐山印象”。我们要坚持产城互动、以产兴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人在唐山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丰润经济开发区、路北西部新兴产业聚集区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打造好唐百大、远洋城、南湖等特色商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服务业企业、税收超千万甚至上亿的楼宇,培育几家超百亿甚至超千亿的物流园区。我们要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进一步扩大与京津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深度融合,形成规划布局、投资开发、市场营销和管理服务一体化格局,借力京津大幅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让全市人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三个努力建成”上迈出大步伐,既给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施展才干搭建了广阔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团结带动全市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三个努力建成”的伟大实践中,群策群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深入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充分发挥位置超脱、平等对话的优势,敢于讲真话、建诤言,提建议、搞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贴近群众、资源富集的优势,多做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工作,多做宣传引导、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营造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社会氛围,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满腔热情地关心、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协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多给政协出题目、提要求,及时研究解决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人民政协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巩固和拓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新局面。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也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着力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下功夫,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加强和改进作风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广大政协委员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以实际行动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各位委员、同志们,“三个努力建成”实现之日,就是唐山沿海强市建成之时。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