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新气象

22.04.2015  10:06

    今年以来,廊坊市科技局以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为契机,深入落实有关加强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把协同创新作为基本路径,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水平、创新方式较以往出现了明显的可喜变化。

    一是科技创新主体迅速壮大。一季度,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新增327家,总数达到2073家,认定数量和任务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特别是广阳区、文安县和大厂县,分别完成《廊坊市2015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规定任务的102%、74.1%和71.7%。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工作快速推进。目前,25家科技型企业正积极筹备参加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43家既有高新技术企业在为参加复审准备材料。总的来看,完成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的目标,形势比较乐观。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以及新增知识产权量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一季度,全市科技项目申报质量比往年有很大提高,争取项目实现开门红,争取科研资金总额1251万元。推荐申报2015年度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37项、科技小巨人创新项目13项、科技服务机构补助项目1项。共批准立项23项,获取资金支持770万元,立项成功率达到45.1%,为近5年来最高比例。一季度专利申请650件,授权500件,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三是企业发展理念明显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治理环境污染的硬指标以及宏观经济下行的现实压力,迫使企业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做出新的选择。不少企业正在努力摆脱低端传统产业的束缚,更加注重向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为例,廊坊市今年新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从事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显著减少,节能环保企业比重加大。今年新立项的23个创新资金项目中,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环境治理领域技术创新的有15项,占65.1%,比重之高前所未有。

    四是协同创新成为主流模式。全市协同创新思路日益清晰、协同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协同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协同创新环境趋于优化,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廊坊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廊坊市已先后与中科院、中关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建筑机械研究院等20余家京津单位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和重点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从京津引进高科技项目和成果高达500余项,160余家中关村企业在廊坊市建立分公司、研发基地。

    五是北京研发廊坊转化趋势凸显。燕郊高新区新兴科技企业孵化器密集,中关村小企业到此集聚现象明显。其中燕郊创业服务中心有260家企业入孵,30家毕业企业分别进入高新区或独立征地建厂,现在孵企业92家;百世金谷已入驻企业39家,正在办入驻手续的66家;天山智谷已入驻7家,签约企业50余家;兴远高科入驻2家,签约6家。据测算,这些小企业每年可实现产值55亿元,创造税收4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0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