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三年引进京津项目583个

21.03.2017  11:03

  (通讯员蔡昭一 记者解丽达)8个高科技项目联袂落户永清,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项目投资商来自北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在固安高新区加快建设,建设国内最先进的显示产业基地;京东集团布局华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6个项目,再造一个新“京东”……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廊坊,一座活力四射的创新之城、科技之城崛起在“京津走廊”上。

  “廊坊最大的优势是毗邻京津,最大的机遇是协同发展。”市委书记冯韶慧告诉记者,三年来,廊坊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功能转移、交通一体、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全方位与京津“接轨”,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

  围绕顶层设计、聚焦整体架构,廊坊确定了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等“三区一地”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北部文创与高端服务、中部科创与教育、南部先进制造三大协同功能区,构建运河文化创意、大数据、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带,加快构筑与京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

  立足精准承接,廊坊市聚焦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2014年以来累计引进京津资金1219.6亿元,引进项目583个,其中万库标杆万库大数据平台、微软游戏创新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香河机器人产业港等“大智移云”产业项目成为加快引领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从京台高速路永清出口驶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牌子赫然入目。有了“亦庄”的金字招牌,这里成为北京高端产业项目争相入驻的热土。从2015年起,廊坊市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大兴区政府三方合作共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战略高地。

  “目前已签约项目36个,7个项目进场施工,储备项目达到150个。”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邹本雨介绍,他们把亦庄的品牌、管理、项目带进永清,将在这里打造一个产值千亿元、税收百亿元的升级版“新亦庄”。

  把园区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廊坊将原有37个省级以上园区优化整合为8个省级以上经开区和6个省级以上高新区,目前全市入园企业达4800多家,各类园区承载了全市92%的利用外资、76%的固定资产投资,创造了全市72%的财政收入。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作为,让廊坊在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市长陈平介绍,他们依托京津科技资源广筑创新平台,完善承载能力,增强对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吸附力。截至目前,廊坊通过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31家、众创空间35家、22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中科院(廊坊)创新中试基地等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相继落户,与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京津冀30余家技术交易机构实现资源共享。该市还全力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和配套生活区,吸引各类创新人才集聚,目前已引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人,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14家,入站院士50人。

  2月13日,家住大厂回族自治县潮白新城的徐佳乘坐新开通的快速直达专线47路公交,仅半小时就到达北京市通州区潞城。在北京呼家楼附近工作的她,再换乘北京地铁六号线,“跨省上班”路变得省时又省力。当天,快速直达47、133两个公交专线在大厂开通,至此廊坊已有6条京冀间的快速直达专线。

  让交通运输在协同发展中“先行发展、率先突破”,廊坊着力打通连接京津的“断头路”,缩短与京津时空距离,目前与北京、天津对接的干线公路均达到11条段,市区公交与北京805路、826路公交实现零距离换乘,全市9个县(市、区)均已开通通达北京公交车,京台高速、密涿高速廊坊段相继建成通车。

  一大波交通利好还在路上——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段先期开工,京霸铁路工程建设招投标已完成,京唐城际、廊涿城际、固保城际进入设计阶段,新机场北线高速正式签订京冀接线协议,京秦高速京津连接线开工建设,潮白河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构建起与产业布局、城市规划、设施配套相适应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廊坊与京津实现同城发展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