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让康熙流连忘返的“灵山秀色”在哪里

13.06.2015  13:46

在迁西县三屯营镇有这样一座山,它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山,被称为京东第一名岫,历史上多位皇帝曾登临此山,康熙皇帝曾对此山御笔题下“灵山秀色”。

景忠山全景(记者付志猛 摄)

农历四月十八,是景忠山庙会的正日子,天公不作美,早晨开始就下起了雨,但挡不住游客火一般的热情。来自周边县市,甚至远道从北京、天津、内蒙等地来的数万游客,在雨中感受景忠山的独特魅力。

游客:“北京来的主要这离北京也不是特别远,早晨出来的一个半小时就到这了。风光特别美丽,在这个地方呢,自然环境特别好,空气特别新鲜,山美水美人更美。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三屯营镇境内,距北京、天津各180公里,三屯营镇是明代古镇——蓟州镇府驻地,明万历年间,三百军户屯居于此,故得名三屯营。

景忠山全景(记者付志猛 摄)

密雨中峻峭的景忠山峰千姿百态,在飘渺的云烟中若影若现,若即若离,沿着1872级石阶,向上攀爬,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一个个景点尽收眼底。和记者一同登山的景忠山管理处负责人王化满,边走边向记者讲解景忠山名字的由来。

王化满:“过去叫景山,明朝嘉靖年间,马永也当过蓟镇总兵,蓟镇总兵府设在三屯营之后,他为了将帅忠君报国,他设了三忠祠,诸葛亮、岳飞、文天祥,所以把景山改为景忠山,敬仰忠义之意。

俯首走在半山腰的石阶上,路旁一片平整的石头地面上,刻着一个一米见方的棋盘格外引人注目,与一般棋盘不同的是,这个棋盘没有楚河汉界。面对记者的疑问,景忠山管理处的郁自民忍不住向记者讲起了这个棋盘的传说。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当年曾担任蓟镇总兵,驻守三屯营16年,他多次率兵击退蒙古进犯,但连年的战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对此,戚继光很纠结。

河北电台副台长宋书深(左)采访景忠山管理处的郁自民(右)(记者付志猛 摄)

王化满:“戚继光在主战主和上拿不定主意,于是来到景忠山,这个地方有个老头,与戚老总下盘棋,于是老人拿了簪子在这块石头上画了一个棋谱,有石子削了棋子在这下棋,从早晨一直下到太阳将近落山,结果以和告终,结果这个老头说了一句话,还是‘和为贵’,戚继光突然醒悟,从今天起开放九大关口,开放边关贸易,促进两个民族的和睦相处,在今天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为贵,民族矛盾必须用‘和’的办法解决。

脍炙人口的传说,让景忠山显得更为神秘,而景忠山庙宇和牌坊上悬挂的多块匾额,给景忠山带来一份厚重。在清朝,景忠山被看做成皇室家庙,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临景忠山,先后为景忠山题写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灵山秀色”等匾额,并赐重达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经一部,这两件被称为景忠山的镇山之宝。

景忠山管理处王化满:“康熙1652年为她的祖母祈福,给景忠山御赐一尊金娘娘,金娘娘的形象,既有他目前的形象,又有他祖母的形象,还有观世音形象的融合,十六斤四两,康熙御赐之后,达官显贵有缘见这个面,叫朝金面,老百姓朝不了金面,又御赐一部大藏经,4500卷,山上有藏经楼。

景忠山不仅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自然风光也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山上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优美的诗篇。

景忠山管理处郁自民:“清代诗人张太复‘路指三屯外,青莲朵朵擎。万松穿石立,一径与天争。’描写了咱这松树的特点,土壤非常瘠薄,而他的生命力非常强,长得非常好看秀气,并且高耸挺拔直刺青天。

雨中登山,别有一番滋味,在上上下下的路途中,景忠山畅游结束了。接近傍晚雨还在淅淅沥沥,山脚下的山门口,行人仍在进进出出,路两边摆摊的当地农民吆喝着向游客推销他们自己产的农产品,一手拿钱,一手展示商品,尽管忙碌,但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和他们一样高兴的是三屯营镇镇长高新军,因为如此火爆的景忠山旅游,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收益,景忠山脚下周边村民几乎家家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河北电台副台长宋书深(左二)、河北电台新闻频道总监王利贺(右二)河北电台陈剑晨(左一)采访三屯营镇镇长高新军(右一)(记者付志猛 摄)

高新军:“餐饮、住宿、交通方面的服务,咱们三屯营镇旅游收入也是个大数,将近三万口人,人均收入是13769元。

景忠山凭借自身历史影响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把各地的游客聚拢在一起,人们从这里购物、观赏、交流、洽谈,三屯营镇正在谋划将这种独特的庙会旅游模式延伸到一年当中的每一天。

高新军:“迁西是春赏花,夏休闲,秋采摘,冬听雪的地方,我们是非常美的地方一年四季步步有景的地方,咱们要搞乡村生态游。

(河北电台记者宋书深、王利贺、陈剑晨、付志猛、李璐 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