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歌:“万里长城”需要“万里保护”

01.07.2015  13:40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 河北 省抚宁、卢龙、迁西等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6月29日红网)

    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的标志名片,万里长城是我们的民族的精神见证,万里长征是我们中国 历史 的丰碑。万里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血脉,万里长城上有我们灵魂的呐喊。或许,正因如此,每每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旋律,都会从内心深处涌起一种为祖国奋斗拼搏的豪迈之气。

    万里长城永不倒,不能倒,不会倒,因为这里面有我们的民族精神之根,有我们的中国历史之骨髓。但是,今天,我们却看到让人伤心的场景,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在抚宁县板厂峪、董家口等地段长城,不少城墙缝里都长出了树,有些甚至长在了敌楼上,墙体被树撑坏的现象十分严重。人为破坏更是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长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近年来的野长城 旅游 热都加速了古长城的破坏。这是大自然与人类对长城的两面夹击,长城岌岌可危,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行动起来,手拉手,肩并肩打造起对万里长城的万里保护铜墙铁壁。

    这不仅是保护一道城墙,而是保护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保护万里长城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灵魂血脉。

    “万里长城”需要“万里保护”,笔者之所以提出“万里保护”这个理念,就是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护万里长城,失落了“万里”,只想到了“长城”,甚至连“”也失落,最后,只剩下“”。于是,各自为政,分割开发。我们的万里长城不同的地段待遇是“水火两重天”,有的荣华富贵,有的饥寒交迫;有的阳春白雪,有的下里巴人;有的套在城市景区,享受贵族待遇;有的失落在荒野,如同流浪的孩子。如此这样,必然导致万里长城的万里危机。

    据悉,长城墙体保存较好的部分,其比例不足10%,保存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宁夏长城有1500多公里,800公里左右可见墙体。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见墙体只有500多公里。而如今,只剩下300公里左右了。2003年,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榜上有名。万里长城正面临万里危机,让人揪心。

    万里长城要想走出“万里危机”,必须铸造“万里保护”屏障。具体而言,必须做好三大工作。

    首先,我们必须树立“万里意识”。笔者认为,现在我们的长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种“万里意识”,只是简单的保护城,这种意识阻碍了我们对长城的全程认识和深刻思考,阻碍了我们对万里长城精神、万里长城文化的全面探索与建设,自然,更不利于对万里长城的保护。万里长城的灵魂是长,长的标志就是万里,这是我们必须回归的意识,这是打造万里长城保护机制的关键,没有了万里意识,难以保护万里长城。

    其次,我们必须设计“万里管理”。东风村一村民表示,长城文字砖可以去村后的长城上捡去,管得不算严。一个“管的不算严”告诉我们,我们对于万里长城的管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全程严格的“万里管理”,对于长城,我们应该建立“万里管理”机制,不能有弱项,不能有漏洞,不能有死角,不能有城乡差别,万里管理必须万里严格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万里长城的完善。

    第三,我们必须进行“万里执法”。我国2006年就颁布实施了《长城保护条例》,但是9年过去了,我们却缺少具体的执法者,缺乏具体细则,《长城保护条例》必然是一纸空文。怎么办?两个办法,首先对条例进行升格,制定《长城法》,其次,建立“万里执法队伍”,每一段长城都有执法队伍守护,做到万里长城长万里,万里执法执万里,不留任何残缺。万里执法是保证万里长城不被破坏的关键。

    “万里长城”需要“万里保护”,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为打造“万里保护”打造了最好的技术条件,笔者期盼我们能通过“互联网+万里长城”打造起保护万里长城的线上线下的“万里保护”体系,让我们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永不破,永不断,永远屹立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巍峨挺拔,昂扬中国情怀,彰显中国精神,精彩中国形象。(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