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听故事】变废为宝 朱海鹰代表的“秸秆经”

11.01.2015  12:57

河北广播网1月10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安倩、张娜 承德电台记者冯华、杨珈琪)由于当前农村生活方式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造成秸秆收、储、运的困难,所以近年来,秸秆焚烧成为让各地相关部门头疼的一大顽疾。但是在河北省人大代表、承德九三学社副主委朱海鹰的眼里,这些被烧掉的“废物”,却可以变成一种新的能源,甚至带动一个新的产业。

我正在往前走,后边救火车就跟过来了,怎么回事?一问是我承包的村子着火了,由于燃烧秸秆把一个储料厂的一个木桩堆燃着了,旁边就是个学校的住宅楼,火势很大,阳台的玻璃都烧化了,造成很大的危险,虽然救火及时,人员没有伤亡,但是造成了30多万的损失。这是我亲身经历过这件事”,说起秸秆焚烧的危害,曾经在环保部门工作多年的朱海鹰有倒不完的苦水。

目前,我省各地治理秸秆焚烧还主要是靠政府发布命令、相关部门派人看管的办法来“”。但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朱海鹰认识到,单单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12个人包两个村,起码得20平方公里左右,头一天才看了,第二天早上一去马上冒上烟了,一问谁点的?老百姓说我没点,不是我点的,我也不知道……这这这……取证很难。

我省是农业大省,年产各类秸秆近6200万吨,偌大的一份能源,难道就让它白白被烧掉、还污染环境吗?朱海鹰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变废为宝?

咱们让它有效益,让它变成一个自觉地行为。一吨秸秆能卖200块钱,他会舍得去烧吗?国外和外省的经验给了朱海鹰灵感,能够把秸秆压缩成低污染新型燃料的秸秆生物质压块机,让他看到了希望。所以这次两会,朱海鹰带来的议案是《关于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建议》,议案提出,由堵变疏,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就有希望能遏制秸秆焚烧,变废为宝。

朱海鹰告诉记者:“转变思路,由堵变成疏,由当地政府制定收购秸秆的机制,按照当地实际水平进行收购,统一储存、管理,把源头堵住。第二是培育秸秆的市场需求,包括加大科技的投入,包括新型的燃烧方式、新型的炉具,我希望这项工作再加大一下力度。另外他将来也形成一个产业,村子里或者乡里边,农民把这个秸秆拿来以后,我给你加工成压块,你给我加工费就完了。一个镇或者一个村有这么一台,就像过去村里边米面加工有一个加工点,几十块钱加工费,把秸秆送过去,换回的是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