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关键要稳预期补“漏洞”

23.10.2018  11:11

  正如市场预期,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5%,继续呈下滑趋势。如何看待和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找到并落实政策发力点?

  首先,政策决策层应就近期经济下行趋势达成共识,并对经济增长短期下降保持定力。自党中央2014年作出经济新常态判断以来,决策层已从重点关注经济增速转向更加重视高质量经济发展,政策内涵实际上是在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同时,重在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而稳定经济增速。“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曾给经济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我们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不能重蹈覆辙。因此,决策层决不能恐慌,更不能因形势严峻而对政策进行根本性转向,应对经济增速下行保持一定容忍度,保持政策定力,别“丢了西瓜拣芝麻”,延缓甚至中断经济结构性改革进程。

  其次,经济下行已造成较多负面影响,绝不能让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自进入下半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和其他全球不确定性对市场预期的冲击逐步显现,并直接导致中国经济下行。一方面,不少对中美贸易和投资有较大依赖的外向型企业正经受严峻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业务量急剧下滑、开工不足、企业面临倒闭等风险。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和其他全球不确定性正通过影响市场预期进而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投资减少,消费短期内也没法抵消外贸和投资的负面效应,经济新动力并未真正出现,经济“失速”风险增加。而且,近期关于“滞涨”的讨论逐渐增多,尽管大多数观点认为“滞涨”显现的时间节点或将是明年上半年,但一旦真正出现,政策将陷入两难境地——应对经济下行需要制定一定的刺激措施,而通胀则需要反向操作,这将对政策决策者的智慧构成重大考验。经济“失速”将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对就业市场、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看到经济下行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应提前制定好能有效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组合政策,防止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最后,短期应对的关键是稳定市场预期与补“漏洞”,中长期仍要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在现有约束条件下,虽然政府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可以选择的组合政策不少,但关键是稳预期与补“漏洞”。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应对经济短期下行的“良药”就是稳定市场预期从而提振市场信心。以股市为例,当前为何“跌跌不休”?流动性不充足、金融监管新规等固然是个中原因,而最关键的是投资者对市场前景和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成交量较长时间低迷可见一斑。要稳定市场预期,政府既可以向市场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空间等,也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为市场注入确定性,稳定市场情绪,使市场逐步从低迷情绪中走出来。同时,政府还要对因政策“漏洞”而在经济下行中遇到困难的企业给予必要救济。例如,对确因中美贸易摩擦而遭受冲击的企业,要研究帮扶措施,打好政策“补丁”,切实保护企业利益,尤其要防止出现大面积“失业潮”并引发社会风险。为防止“走出去”企业因外资安全审查而遭受利益损失,也应加强研究相关保险政策并及时设计出台相应险种,向企业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和风险组合。尤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一时的经济下行而对中国经济前景丧失信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胡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