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社:打赢信息化条件下警务工作的攻坚战

19.08.2014  18:03

  近日,记者采访到永年县公安局副局长杨庆社,请他对我县信息化条件下的警务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杨庆社副局长表示,信息时代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也对警察队伍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社区警务信息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对推动改革勤务模式的成效起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社区民警信息意识至关重要。首先,要求社区民警强化认识,知晓何为信息,对信息的认识不能停止在表面,不能让有价值的信息从身边流失。其次,社区民警要注重采集技巧,不能方法单一,要拓宽渠道,要做到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将各类信息有机结合,提高采集效率。第三,社区民警要强化信息研判,注重信息提炼,研判发现信息源头,深挖信息下社区注重采集人头、治安、维稳等信息。第四,社区民警强化信息责任意识,形成信息终身责任制,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行业场所治安检查等社会管理活动,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第五,社区民警要树立荣誉意识,收集信息是厚积博发,不是立竿见影,要以采集信息量大、质量高、服务实战为荣。第六,社区民警要注重提升收集信息能力、提炼信息能力、研判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信息量、质论成效、论实绩。

  二、社区警务实际化。在新的治安形势下,社区民警感到做群众工作困难大,有畏难情绪,不愿做,从而造成警务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基础工作不实使警务工作成为“空中楼阁”失去阵地控制。社区警务就是要求警察上街面、下社区、出现场、实际化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要求社区民警亲身阅历、亲身感受,要求社区民警六勤到位,一要脑勤到位,二要口勤到位,三要眼勤到位,四要耳勤到位,五手勤到位,六脚勤到位。社区民警只有六到位才能实际化,才能务实化、实战化。

  三、社区警务日常化。英国社区警务旗手约翰·安德逊以社区警务树来阐明社区警务本意,其画面是一棵大树,树干是警察机关,树叶、树枝、果实是警察机关中的各个步门与警钟,树下的土壤是社区,大树的根扎在教堂、学校、工厂企业之中。它体现了:第一,社区警务依赖于社区;第二,社区是打击与抑制犯罪的主体也是警察获取信息的主要源头,社区警务只有日常化,有价值信息才能不断涌现;第三所有警察工作包括巡逻、刑事侦查交通管理都离不开社区,社区民警与社区时时刻刻都连在一起,社区警务工作是日常警务工作的立足点、着力点,只有时时刻刻把社区警务工作扎根于社区,公安工作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四、社区警务三巡化三巡。“巡访、巡逻、巡查”三位一体化是社区民警,下社区、上街面把警力摆上视线,提高见警率,打造民生警务的直接体现。一是社区民警通过三巡开展入户调查管理实有人口。二是社区民警通过三巡,面向社区、面向犯罪,加大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与群众的见面率。三是社区民警通过三巡达到实地检查,巡查内部单位的安全防范情况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社区民警通过三巡化,才能在社区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五、社区警务责任化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起初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在责任制建立上有两大核心突破。一是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二是允许企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并存。这两点突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关键原因是建立了责任制,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工人、农民有了责任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那么拿什么来建立社区民警的责任制培养责任心呢?第一从信息化条件下用警务平台去建立、培养。凡是平台内有的各类人口,登记项目必须努力采集齐全。第二从政策导向更加优惠于社区民警,让人自觉从业,流失少、流进多,乐于干,安心做。各种奖励、立功数与刑侦比例相适应,让人感到可为、愿为。新学员进社区是警察中的大学生村官,发展前景良好,政策导向十分明显,让社区民警有荣誉感,成就感。从而增强责任心,达到社区警务责任化。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