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03.06.2014  17:03
  5月28日上午8时52分,复兴门外大街2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西门,随着总局局长蔡赴朝、党组书记蒋建国、中央文资办主任王家新、总局副局长聂辰席徐徐揭开红色的绸布,一块崭新的、令业界期待了四年之久的公司招牌终于亮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图为:挂牌仪式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梁晓涛、聂辰席、蔡赴朝、蒋建国、王家新(中央文资办)、赵景春

  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司局领导以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出席了揭牌仪式。整个仪式历时仅仅两三分钟,非常简短,显得格外低调。

  

  

  图为:“建设网络强国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研讨会

  随后,来自各省的广电局及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人在广电国际酒店与总局及相关领导、国网新任班子共同研讨,这个为期半天的研讨会主题为“建设网络强国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文资办以及工信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蒋建国书记在会上宣布了国网领导班子,赵景春任董事长,梁晓涛任总经理,曾庆军、于保安、吕建杰任副总经理。赵景春代表国网在会上作了发言,介绍国网的定位与目标。

  国网公司终于挂牌,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中国有线电视乃至整个广电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里程碑,就要看国网今后如何书写它的历史了。

   漫漫四年组建历程

  从2010年至今,国网的组建走过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漫长历程。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提出:2010年至2012年为三网融合试点阶段,以广电与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网络升级改造为重点;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2010年8月9日,时任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张海涛主持召开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筹备组第一次会议,研究、讨论筹备组及办公室下一步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他指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负责对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此前广电总局曾召开过全国性广电网络公司筹备组会议,初步确定公司名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随后,广电总局将原贵州广电局局长李新民调到国网筹备组负责筹备工作,筹备组的办公地点设在广电总局旁边的中化大厦。据媒体报道,在最初的方案中,筹备组曾提出由国家财政出资近1000亿元作为中国广电的启动和整合资金,但随后该方案被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否决,原因是“国家一次性出资过高,与其他三家运营商组建时的费用相差过大”。首套方案未获批,中国广电原定于2010年12月成立的时间安排自然也就推迟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就在“修改方案-方案被否-传闻挂牌-挂牌推迟”的尴尬境地中漫长度过。据说筹备组起草的组建方案多达16稿之多,其间关于国网的定位甚至还曾在事业还是企业之间摇摆。中广互联通过各种途径持续跟踪报道国网组建的动态,中广研究认为——不论挂牌早晚,国网公司的成立都是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之下的重要举措。国网公司的挂牌只是形式,关键是成立后如何对其职能和职责进行界定,如何制定战略规划,如何进行资本的运作以及实现三网之间的业务融合,才是几项重点工作。

  直到2012年2月14日,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方案已经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建设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他特别谈到,互联互通平台是一个开放业务平台,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推广新业务,接入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把电视终端变成智能化、多媒体、多业态终端。在各方“望穿秋水”之际,总局总算给出了一个相对确切的答案。中广研究在《国网公司的两大历史使命》一文中指出:一方面,国网公司的组建一方面是政策推进的必然与必须举措;另一方面,国网公司组建方式、战略定位及后续演进进程对广电有线行业结构优化乃至战略发展方向意义重大。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函184号文,原则同意广电总局上报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公司定位为“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待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政策规定发布后再进一步理顺关系)。电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对公司经营电信业务依法实行行业监管,广电总局对公司业务进行指导并对相关业务实行行业监管。”公司注册资本为45亿元,由中央财政安排,分两年到位。

  2013年3月20日,在CCBN2013主题报告会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再次透露国网消息——国家级网络公司组建方案已经过批准,未来会专门做互联互通的工作,实现各地网络、业务和运营支撑的互联互通,其中重点有五方面:1、网络互联互通——骨干网和各地分配网在物理上相连接;2、技术互联互通——统一技术标准,分发调度跨域业务;3、业务互联互通——各台节目和各行业内容跨域传送;4、运营互联互通——统一结算跨域业务,产业链利益分成;5、管理互联互通——统一管理网络业务,确保内容安全。

  原本以为在得到国务院批复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国网的挂牌也该水到渠成了。然而,据说由于没有合适的领导人选等原因,关于国网的消息从此变得悄无声息。筹备组也早在完成了上报的组建方案之后就解散了。

  今年1月11日,中广互联独家获悉的一则消息再次打破沉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任命原河南省广电局局长赵景春任董事长,原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梁晓涛任总经理。虽然事后有权威媒体分别联系几位领导,未获得肯定的回复,从而对中广互联此前的报道予以质疑,但这不过是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花絮而已。

  事经3个月,2014年4月21日,中广互联在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国网已完成注册。“基本信息”显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赵景春,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于2014年4月17日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为开展上述业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备案信息”列举了6名“主要人员的信息”。其中,喇培康、沈向军、汪文斌、薛继军为董事、梁晓涛为董事兼总经理,赵景春为董事长。后听说沈向军因个人原因辞职,估计董事的变更还有待一些手续才能完成。

  5月初,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章程》,对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管理体制、主要任务、法人治理结构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今天,2014年5月28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终于正式挂牌。

   各方声音

  关于国网,几年来已有太多的评论、建议乃至吐槽。有来自基层广电的厚望,以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漫长等待后的失望;也有来自电信领域人士的种种臆测,以及中国移动将入股国网之类的各种版本;亦有一些媒体关于“第四运营商”的炒作,包括国网将用700MHz频段做LTE数据运营方面的传言。

  近一两年,中广互联在与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的交流中陆续对国网的话题进行了采访,在此撷取部分观点与看法。

  河北省网副总经理焦生辰认为,国网如果不进行资产层面的整合,如果不管资产,说话是没有力度的,国网公司如果不实行技术标准的统一是没有希望的。整合是为了发展,国有资产整合跟民营资本不一样,不要在工作中束缚自己的手脚,要轻装上阵。关键是“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有”,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整合要有技术作保证,否则执行力就会很弱。

  贵州广电网络副总经理田宁在去年的采访中曾表示:国网成立肯定比不成立要好,全国统一比不统一好。单打独斗是不能成功的,地网还是要合纵连横。做大事,要有胸怀。

  歌华有线运营总监罗小布对国网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和期望:国网挂牌成立一定是好事情,广电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组织,这次终于有组织了。国网挂牌首先想到的是它能为国家做哪些事情,要明确国家对它的要求,然后再说如何实现国家的要求。我们大家应该给国网一个好的环境,让国网回归到组织,让组织壮大起来,壮大起来的核心是理解国家的要求,之后是国网能够帮国家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本质。因此,国网的第一要务是完成国家的任务,把国家的要求贯彻到有线网络公司。最后,期待国网领导可以带领广电,让广电走向繁荣发展。

  新疆广电网络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有关人员表示,虽然国网的挂牌成立与外界的期许存在一些,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国网毕竟是整个广电行业在顶层设计上的大事。有线在新媒体发展的大势面前,面临着如何确保家庭娱乐中心的主导地位,如何实现宽带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实现媒介的深入融合。国网,如果愿意并有这个能力,在上述命题面前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的。

  百视通公共事务部总监王如晨认为,如果广电系不整合,继续条块分割、多级管控,被电信运营商各个击破就为期不远了,三网融合将不过是口号。这需要看各个层面领导的胸怀。

  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在年初曾撰文提出对国网的五点建议:1、国网因三网融合而生,但不应为三网融合而活;2、国网应以整合全国有线资产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互联互通;3、首要工作:争取宽带政策、建设IDC;4、136工程:不要与地方争利;5、坚定不移走产业化道路。

  中广互联曾向神秘网友@广电爆料 约稿,他则提出了五点另类建议:1、紧抱文资办大腿,别再跟总局瞎折腾;2、政府关系,高层路线,那是必须的!3、领导敢于要高薪,国网才能有戏;4、放下网络整合的春秋大梦,做自己能做的事;5、找新饭吃,别抢大家的旧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