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信系统腐败案 下海官员当掮客为企业打通关节
多米诺骨牌,从他起,一个个倒下。
谢学宁,这个名字,两年前并不被人熟知。2013年6月,作为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的谢学宁被查,随后在广东科技系统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震”,“震源”从广州市科信局开始,上下左右“全面开花”,涉及市发改委、人社局、卫生局和荔湾区、番禺区、增城市等超过10家单位,全市涉案人员达45人。随后,反腐声浪波及省科技厅及其他地市,省科技厅中,厅长李兴华、巡视员张明、副厅长王可炜相继被查。
昨天,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广州科信系统腐败有关查处情况。
谢学宁涉贿184万元
2013年4月的一天,广州市科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学宁,像往常一样洋溢着对广州科技事业大发展的自豪,接受媒体采访。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谢学宁有着一堆耀眼的头衔——中科院研究生院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年度优秀首席信息主管、中国改革30年杰出人物等。
不过,没几个星期,谢学宁被查的消息,在科技系统被传开。随后在5月18日的广州市科技周上,谢学宁四年来首次缺席科技周开幕式,让传言更加汹涌。当月,谢学宁被广州市纪委立案调查。
记者了解到,据调查,2004年至2012年期间,谢学宁在担任原广州市信息中心主任、原广州市信息办主任和广州市科信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提供帮助,涉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价值人民币约184万元。
2003年至2013年,市科信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张实,利用其负责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扶持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嫌收受7名行贿者贿送的人民币约68万元。
其他涉案人员还包括曾任市科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的于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主任科员符健和原主任科员曾国兵,市发改委、人社局、卫生局等单位科技信息工作负责人,番禺区、荔湾区等地科信部门领导,部分学校有关领导等,同样利用手中权力大肆受贿。
处室权力设置过于集中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越来越大。目前的科技行业,涉及国家财政资金、信息工程、政策扶持等公共资源,特别是巨额专项财政科技资金无差别、无偿资助科技企业的政策优惠,成为了一个“腐败”的高危行业。
办案人员发现,国家对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的力度持续增加,让掌握审批、拨付巨额专项财政资金的科信系统的某些部门成了“肥差”。审批与资金拨付有时同属于一个处,容易滋生腐败。
科信领域系列案涉案人员主要通过对科技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信息工程的发包等环节牟取私利。部门负责人行使职能时,自作主张,想给谁就给谁。同样,在项目监管中也是想怎样就怎样,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如果项目需要评审,则与评审专家或相关人员说情、打招呼,想办法与他们串通一起,确保利益关系人的项目获得通过。
办案人员在剖析案情时发现,案发时广州市科信局19个处室中具有项目管理职能的就有14个,处室权力设置过于集中,项目从立项、管理、监督到结题都由一个处室完成。办管不分、管监不分,各自为政,能否立项基本由处室和主管领导确定。
科技中介帮助行贿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与科技部门之间还存在一群身份特殊的“科技中介”,他们表面上是为企业提供咨询类服务,实际上是负责穿针引线,利用以往积累的人脉关系,帮助企业行贿科技官员,使企业在申报科研项目中顺利中标。甚至有的科技官员,甘愿下海做中介,摇身一变成“媒人”。
像广东省科技厅干部郭×下海经商后,成立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按照委托企业所申报专项资金,按比例收取“服务费”,并帮助企业向多人行贿,金额达100多万元。
这些中介公司,利用熟悉行政运作和人脉资源的优势,编制甚至假造申报材料,帮助企业打通关节,申请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然后从扶持资金中收取一定比例作为咨询费,再从中提取部分钱款贿送主管该项业务的领导干部。
据了解,科信领域系列案的主角和配角们,在共同的不正当利益驱动下,官场、商场,甚至学场的一些“小人”们,逐步形成了一条不为人知的利益“圈子”,构建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平日里大谈“哥们情义”,以“同生共死”相称,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大干违纪违法勾当,想方设法从公共利益中套现个人私利。
熟人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权钱交易行为显然只能在熟人之间隐蔽地进行,往往采取曲线手段,或借中间人受贿,或采取股权交易手段,或长线投资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权钱交易往往融入“权色交易”,某些官员的“情人”、“二奶”,甚至“再婚妻子”,“权色交易”实则是建立在权钱交易的基础之上。(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