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类App如何做到趣玩

21.09.2015  10:40

  李广说,一个创业项目,你不可能等完全想明白了再去做,等你想明白了,机会也就没了。这就是创业的乐趣,前方有一盏灯,但通往光亮的路上,永远有不确定性。

  两年前,这个栏目曾经报道过一次李广,那会儿他做了一个叫“车巢”的私家车车体广告项目,这次采访时他说:“当时您对我说,什么时候等你的用户超过一千了,一切就好起来了。他说我的用户很快就过一千了,现在到了三万多,但新的不确定性又出现了。

  他说的这个新的不确定性,指的是自去年以来,大量的商家在做推广时不愿意用现金结算,只肯拿出实物抵顶。“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感同身受。”李广说这么多实物,他无法消化啊,比如某地产公司,提出用饮用水抵顶活动费用,这个饮用水给谁呢?实在是难以处理。

  “我们团队从去年6月份开始酝酿,针对商家的这个新特点,找解决方案。”李广说,不接受实物,活动就不能开展,但实物抵顶多了,你不可能在中秋节的这个月,给员工发月饼顶工资吧。

  “我们想做一个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商家提供实物,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答题的方式来了解产品,每天答题后获得积分,一定数量的积分可以兑换实物。商家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得了潜在客户和产品的深度推广;消费者可以得到实物的奖励。”李广说,团队一直在想这个产品的逻辑,同时跟专业的开发公司探讨,如何可以把这款产品做得更好。

  这款产品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把逻辑想通。李广说,其实一款产品等你完全想明白了再去做,可能就没机会了。不确定性,也算是创业的一份乐趣吧。

  李广的乐观之处在于:他的车巢已经有超过三万名高粘度用户,等新的产品出来后,老用户自然转化,然后通过网络分享的方式实现新用户裂变式增长,难度应该也不大吧。

  新的产品被定义为一款手机App,六月中旬上线,李广说用户的增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三个月做到5000+,日活跃用户有两成的样子。“日活”不低,非常欣慰。不过用户并没有裂变式增长,这一点他确实没想到。双赢的局面,为什么用户并不完全买账?

  “我们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原先的客户中,越是高端的,越对答题没兴趣。年龄稍大的,兴趣也不大,反而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尤其女性用户,愿意接受答题积分兑换实物。

  “我们设置了一个兑奖点,每一位前来兑奖的用户,都会询问他是通过哪个途径下载App的,很多人说是朋友分享来的。”李广说,下一步可能要重新做推广方案,针对更加活跃的高校人群。是啊,开着四五十万的汽车,他或者她怎么可能对几十块钱的产品感兴趣?这就是一个悖论。

  “无论多么好的创业项目,无论事前想的多么完善,总有你想不到的地方,这么好的事儿,为什么推广起来这么难?”李广说,相比于其他的手机App推广,他的成本还算低的。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手机App的推广成本平均为十元以上,有的公司更是承诺,只要你下载安装,可以得到20元或者更高的现金补贴,这都是KPI惹的祸,投资人要考核创业团队,创业团队为了不使投资人失望,拼命地花投资人的钱,做出一个表面繁荣。

  通过一个季度的运营,李广说从这个项目中得到了许多运营App的经验,无论从打开率还是用户满意度上,都拿到经验。

  “有的用户问我们,一款行车记录仪需要比如1000个金币,但她只有300个,而且也想得到它,怎么办?”用户的需求让李广的App完成了商业闭环。“你可以再加部分现金购买这款记录仪的,我们跟商家达成约定,拿到一定的利润点就行了。

  李广在采访结束时说:“您仍旧可以问我,等我的用户也到了三万的时候,我可以做哪些事情,我想会很多很多。我们的这个App出发点就是车巢的延伸,它更多地服务对象是车主,如果有三万名车主在里面,想象空间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