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6年高招】河北半数以上考生可以上本科

21.06.2016  04:05

   导语: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根据2016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今年共有1660所高校在河北省招生。

高考招生咨询会现场。资料图

   招生总量比去年大幅增加

  今年共有1660所高校在河北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395718人,招生总量比去年大幅增加。其中文科89209人,理科184177人,艺术类36011人,体育类4918人,对口招生12597人,高职单招68806人(已录取)。

   一半以上的考生可以上本科

  根据招生计划,今年全国高校共在河北投放本科计划212503人,其中文科45608人,理科132505人,艺术类26537人,体育类3841人,对口本科4012人。今年河北共有42.31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考生可以上本科。

  在专科方面,共计划招生183215人。其中,文科43601人,理科51672人,艺术类9474人,体育类1077人,对口专科8585人,高职单招68806(已录取)。

   各批次计划安排情况

  1.提前特殊类型批:计划招生18人,其中文科4人,理科14人。

  2.本科提前批A:计划招生16339人,其中文科866人,理科2686人,艺术类12443人,体育类344人。

  3.本科提前批B:计划招生14514人,其中文科1286人,理科3318人,艺术类6715人,体育类3195人。

  4.本科一批(含本一特殊类型批):计划招生64530人,其中文科11182人,理科53348人。

  5.地方农村专项计划:计划招生1353人,其中文科521人,理科832人。

  6.本科二批(含本二特殊类型批):计划招生111737人,其中文科31749人,理科72307人,艺术类7379人,体育类302人。

  7.专科提前批:计划招生13662人,其中文科1461人,理科1650人,艺术类9474人,体育类1077人。

  8.专科批:计划招生92162人,其中文科42140人,理科50022人。

  9.对口本科批:计划招生4012人。

  10.对口专科批:计划招生8585人。

  11.高职单招批:高职单招68806人(已录取)。

   其他

  1.本一特殊类型批、本二特殊类型批中没列计划数的院校(该类招生计划不分省),录取期间院校会依据实际录取人数追加招生计划,不占用以上对社会公布的招生计划数。

  2.本科预科计划招生822人,按国家规定不计入河北省和招生院校今年计划招生的总规模。

   河北6月23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

  今年,河北6月23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及家长,放松之余,应多关注今年的招考政策,及时掌握最新的高考动态。

   新闻多一点

   谨防高考招生“九大骗术

  骗术一: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它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事实上,这类辅导班只要注册就能入学。

  骗术二:谎称有“内部指标”行骗。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

  骗术三: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欺骗考生和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从中牟利。军校其实和普通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骗术四:声称“低分高录”。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能让只有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从考生和家长手里骗取大量钱财。

  骗术五: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其实,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提前填报志愿,参加高考,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经各地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骗术六:凭借“定向招生”诈骗。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骗术七:打着“补录”旗号诈骗。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术八: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声称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

  骗术九:利用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实行网上招生录取,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提醒考生和家长明辨诈骗伎俩

  民警提醒考生和家长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不轻信网上和中介承诺,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通过指定方式查询确认录取结果,不要相信违规的录取承诺,若有疑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核实。

  (据河北日报、燕赵晚报、长城网、廊坊日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