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制瓷60年 邯郸磁州窑艺术守望者闫保山

18.03.2015  11:18

他从8岁入行制作瓷器,68岁了还在坚守,他一家五代人都是制瓷高手,他的很多作品被中外博物馆收藏。他就是邯郸峰峰矿区磁州窑艺术的守望者闫保山。

闫保山:这是枕头、瓷枕

记者:找个你画的

闫保山:这是鱼

记者:您的作品是吧?

闫保山:对

记者能看出来是吧

闫保山:肯定的,自己能看出来,客户也能看出来

记者:你这种瓶子能卖多少钱?

闫保山:几千块钱。

采访闫保山之前,县里的同志一再提醒说老人不善言谈,担心广播采访的难度很大。然而,走进磁州窑,走进作品陈列室,面对瓷器时,老人就有了说不完的话。在制作车间,他给记者讲述磁州窑瓷器的制作流程。

闫保山:这就叫脱胚,就是把泥印到模子里边

记者:这是泥是吧,泥是从哪来的?

闫保山:从地里挖出来的

记者:从脱胚到烧制成多长时间?

闫保山:做胚子半天时间做出来了,做成成品得半月时间。

闫保山是土生土长的峰峰矿区人,8岁随父亲入行制作瓷器,直到今年68岁,没有一刻离开磁州窑。在6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选料、印坯、拉坯、刻花、烧窑等瓷器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做过,其中的甘苦深有体会,“陶瓷是个吃苦的行业,这冷的天,泥是凉的,手是热的,太冷了。出的劳力大,每道工序都得有用力气、技术。烧窑,站在火跟前看窑,室外35度,窑火温度更高得七八十度。

60年的坚持换来的是硕果累累。如今的闫保山已经有着“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十大陶瓷艺术家”等诸多称号,先后获得国内外大奖多次,部分作品被中外博物馆收藏。然而,闫保山说,这些他都不看重,最重要的是做瓷器让他感到快乐,有价值,“干这个活实在,干这个乐观。既然喜欢相中这个,我就一直做下去。

闫保山说,尽管随着社会发展,各种艺术门类层出不穷,但他深信,磁州窑艺术肯定会传承下去。如今,他的两个女儿也跟着他加入了制作瓷器的行列。他说,从他的祖爷爷算起,他一家5代人都在靠磁州窑吃饭。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古老的磁州窑艺术发扬光大,“这个行业断不了,将来也不会断。因为贴近民众,很实用,磁州窑的碗吃饭不烫手,传热慢。大众吃饭不是光愿吃细粮的,有时间也吃粗粮。磁州窑是粗粮的精品,咱的绘画潇洒大方,说明有人喜欢,没人喜欢就不收藏你的作品了。”(河北电台记者张雁、邯郸电台记者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