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14年诺贝尔奖系列学术报告

10.11.2014  10:01

2014年度诺贝尔奖揭晓后,为了使广大师生崇尚科学探索精神,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普及诺贝尔奖相关知识,我校先后组织了三场诺贝尔奖系列学术报告,相关专业的众多师生聆听了报告。

10月23日下午,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庞兆广教授在理科群2号楼A302教室做了题为“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看21世纪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分别从“解读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LED技术的背景、原理及应用”、“面向21世纪的光电子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光电子技术领域未来诺贝尔奖展望”三个方面对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报告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既注重介绍了获奖领域的科学原理和应用前景,又聚焦了光电子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使广大师生不但对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而且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索和技术进步的结合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10月27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管振龙教授在理科群3号楼A601教室做了题为《发现脑内“GPS”的故事》的专题报告,对于2014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梅布里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索尔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报告引述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介绍了大脑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定位的研究历程及现状,详细阐述了寻找大脑中负责空间认知和学习记忆的脑细胞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以及三位获奖科学家在此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报告中指出:不追求名利、潜心于扎实的工作、坚持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断锤炼科研技能、博采众长是科学研究能够取得重大成果的坚实基础。

10月29日下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耿丽娜副教授在理科群7号楼C118做了题为“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纳米生物‘视界’”的专题报告。报告重点讲解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解读2014年化学诺贝尔奖的三位获奖者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二是分析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及其生物学应用,并介绍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三是回顾21世纪的各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情况。耿丽娜老师勉励同学们学习诺奖获得者的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开阔思路,积极进取,争取学业上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诺贝尔奖系列报告,使广大师生对获奖科学家及其在相关领域的重要贡献有了深刻的了解,激励了大家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同时对提高师生科研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稿:科技处;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